煮湯圓是冷水下鍋還是開水下鍋
湯圓在許多地方在過節的時候會經常食用到,包括許多甜品上也是可以見到湯圓的身影。自己在家煮湯圓的朋友,可能對于冷水下鍋還是開水下鍋會有疑問存在,因為不知道怎樣煮才會更好吃。一般煮湯圓是需要等水開了之后再放入湯圓的,這樣避免受熱不均勻或者粘鍋的情況出現。
元宵和湯圓區別主要在于制作
湯圓和元宵的主要食材都是糯米,最大的差異在「制作方式」:傳統上,南方把湯圓和元宵視為同樣的食物,是用糯米粉加水揉捏成圓形;而北方的做法則不同,會在竹篩中鋪上糯米粉,再將切成小塊的餡料放入篩中「搖」,在滾動的過程中便會裹上糯米粉,漸漸成形,就是所謂的「元宵」了。因地理位置、族群的關系,自然而然承襲了「搓」湯圓的做法,便是我們熟悉的湯圓啰!
煮湯圓是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好
因地區的不同,而形成了「搖」元宵和「搓」湯圓兩種做法。
至于是否含有內餡,依照各地習俗有不同的做法,湯圓除了傳統無餡的紅白小湯圓外,也有加入甜餡料、客家文化中包了鮮肉的「咸湯圓」;而元宵多是芝麻、豆沙和花生等甜口味,在中國浙江一帶,甚至還有玫瑰味元宵呢!
在傳統做法與現代口味的互相影響下,湯圓的口味和吃法相當變幻多端,不過多數人對「元宵」仍相當陌生,不妨試著自己動手搖元宵,體會這流傳百年的傳統美味吧!
和湯圓包餡的做法不同,元宵會直接把餡料丟進糯米粉中,透過搖晃讓粉沾裹在外部。
湯圓要滾水下鍋
備一鍋水,滾沸后再以湯勺于水中畫圓,一邊放入元宵,就能讓元宵隨著旋渦旋轉,避免黏鍋或沾黏在一起,再用勺子背部輕推,持續攪拌。
無論是煮湯圓還是元宵,都要準備足夠大的鍋子,并注入大量的水,避免烹煮的過程中黏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受熱不均勻,或是賣相不好看,甚至表皮破裂、黏鍋。
無論是湯圓還是元宵,都必須滾水再下鍋!否則會煮成一鍋糯米糊喔!
元宵要煮得好吃有3大重點
1.冷凍保存
買回家、做好的元宵必須放入冷凍庫保存,下鍋前不需要解凍,可以先檢查表面有沒有破損、裂開,建議用手沾取少許的水或糯米粉抹平缺口,煮的時候比較不容易裂開。
2.水滾再加冷水
元宵入鍋后,水再次煮開后必須加入適量的冷水,這個動作稱為「點水」,能讓鍋內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約重復1——3次直到元宵膨脹浮起,即可起鍋,注意不要煮太久,反而會讓餡料爆出。
3.起鍋過冷水
元宵煮熟、起鍋后,可以快速地過一下冷水或冰水,瞬間的低溫能讓元宵口感更Q彈,再放入另外煮好的湯頭中即可享用!
4.湯頭分開煮
元宵表面有大量的糯米粉,煮過的水會像太白粉水一樣呈現混濁的白色,若直接加糖煮成糖水喝起來會稠稠、粉粉的;因此建議湯頭另外煮,才不會影響湯汁的味道和口感喔!
元宵表面的糯米粉比湯圓更多、更容易脫落,煮完的水呈現粉粉的稠狀,因此更需要和湯底分開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