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克服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疾病,也是一種會給人們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的心理問題。導致社交恐懼癥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三種:自卑心理、家庭原因以及缺乏鍛煉。針對于不同原因導致的社交恐懼癥,需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社交恐懼癥的克服方法!
一、因為自卑
這也是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源于自身條件不夠優秀甚至不足,可能因為樣貌,可能因為身材或者身高,也可能因為自己出身家庭貧寒不好,從而在自己心中就已經開始分類,面對其他人優越感全無之余還多了幾分自卑情緒,那種敏感的無助的,失落的喪失自尊心的感覺徹底把自己搞垮,所以才會有的一種本能躲避,防止自己受到傷害。
應對方式:心態決定人生,先從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開始。所謂的性格,某個程度上其實就是人自身思維方式下,綜合的一種外在體現,錯誤偏倚的思維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懼癥。若一直秉承著完美主義又或者盯著缺點不放,這一生將自我沉淪在沼澤中不可自拔,做下自我剖析,徹底真正讀懂自己的優劣,只有意識到自己真正優勢才可以最大化發揮,只有不逃避自己的缺點,才能夠盡全力去彌補。
挫折每個人都在所難免,遭遇后需要的是反思,而不是自怨自艾。每個社交恐懼癥患者都應該對“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解讀。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我們不能選擇的命運,比如說原生態家庭,年幼時父母關系不和睦,經常面對吵架,冷漠,甚至動手。看到父母之間的爭吵,暴力相互傷害的場景,從而導致孩子會對交流產生恐懼,寧愿躲起來也不愿意面對社交。形成一種慣性逃避動作,久而久之喪失表達溝通的能力,沉默寡言,不愿意說話,也希望一個人獨處。
應對方式:這種安全感的缺失源于被保護氛圍的破壞,重建親密關系的關鍵先讓自己變得有能力保護自己才行,換句話說,不管遇到怎樣的尷尬或者絕境,自己有能力去承擔,然后逐漸去嘗試做旁觀者,一點點適應外界的人和事,不斷強化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習慣新的生活環境。
三、缺乏鍛煉
還會有一種情況,只是由于缺乏一種系統的訓練,因為父母的愛有時候過度的保護,導致社交機會缺失,成為了媽寶兒,因為缺乏常識自然溝通不暢,與此同時感覺尷尬沒面子,從而盡可能回避社交。
應對方式:認知社交的重要性,不斷強迫自己嘗試,從自己熟悉圈子開始,不斷接觸之下,勇敢的面對,積極地去鍛煉,讓自己逐漸變得開朗起來,融入到人群中成為他們的一員。因為有時候不論好的壞的,一旦習慣成自然,就不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