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能檢查出乙肝嗎
乙肝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而且這種疾病是比較嚴重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有些人因為沒有定期的檢查,所以不能夠確定自己是否有乙肝的問題,還有的人認為乙肝可以通過做血常規檢查確診的,因此關于乙肝檢查的說法也是多種多樣的。那么做血常規檢查能檢查出乙肝嗎?詳細了解。
1.檢查血常規是沒有辦法發現乙肝病毒感染的。血常規是比較常用的臨床檢測項目,可以明確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方面的指標,了解有沒有感染,有沒有貧血的情況。乙肝是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對于乙肝的篩查,首先要進行乙肝五項的檢查,也就是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以及核心抗體。如果表面抗原是陽性,說明是乙肝病毒感染者,需要進一步其他方面的指標,比如肝功能、病毒定量及肝膽系統的彩超檢查,來評估病情。
2.血常規和乙肝是沒有直接關系的,除非在一種特殊的情況下,也就是失代償期的肝硬化,出現脾大、脾功能亢進的時候,會出現血小板以及血常規當中的白細胞降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血常規是對血液中有形成分的一種檢測方式,可以檢測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和這三個細胞的分屬情況,所以,血常規不能檢查出乙肝。要想檢查乙肝,則需要檢查乙肝五項和乙肝病毒DNA,如果乙肝五項檢查表面抗原陽性,則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如果乙肝五項當中表面抗原陰性,則代表沒有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DNA陽性或者高于檢測值上限,也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
3.血常規做為一項常規項目,只要是用來檢查一些血液疾病的,如白血病、貧血、感染等,并不能查出是否患有乙肝,如果要檢查是否患有乙肝,可以通過乙肝五項檢查。也叫乙肝兩對半,是檢查乙肝比較常用的方法,分別對表面抗原和表面抗體、e抗原和e抗體進行檢查,這兩對半能對人體內是否有乙肝病毒進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