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要太頻繁測血壓?
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我們的日常飲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身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高血壓是常見的中老年疾病,患上高血壓后,對身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日常生活也會造成影響,所以需要定期監測自己的血壓,但是平時在監測血壓的時候,不能太過頻繁的監測血壓,為什么不要太頻繁測血壓?
定期監測血壓、認真記錄血壓變化趨勢的做法,可以為醫生提供了診治高血壓的重要依據,還有利于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對癥治療。但不提倡頻繁測血壓,這是因為患者會過度關注、焦慮,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這會‘催’著心臟快跳、血管壓力增大,導致血壓增高。
一天到底測多少次血壓才合適
不同時期自測血壓的頻率應該有所區別。首先,在最初發現血壓增高的初始階段,應連續測量幾天,最好是用水銀柱血壓表測量,每天可測量2~3次。首次測血壓建議雙臂都要測量,一般兩側相差不大(5毫米汞柱左右),習慣用右手的人右上肢可能略偏高些。
一旦確診高血壓并需要藥物治療時,初始的一段時間內可每天測量1~2次血壓,以觀察降壓療效。需要注意的是,在服藥前測一次血壓很重要。進入隨訪階段,血壓已經基本平穩,無癥狀的話每周測一次血壓即可,有癥狀隨時測血壓。如發現血壓出現波動,或病人依從性差,可適當增加測血壓頻率,如每天早晚各測一次,或每周自測幾次。
如果想為了解晝間血壓波動情況,建議背一個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儀,以指導藥物的服用時間。另外,在測血壓之前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并排空膀胱,排除咖啡、酒精、可樂、紅牛飲料的干擾,測量過程中不講話、不肢體活動、保持安靜,才能更加保證測量血壓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