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指多少歲
生活中常說的花甲指的是60年齡的人群,而古稀指的是70歲。許多年齡階段在古代的年齡稱謂里都會有名詞形容的。常說的不惑之年和強壯之年指的是40歲的男性,所以各位朋友對于這些擴展的知識也可適當了解,以便增加自己的知識更好與人溝通。
不惑是40歲;花甲,指60歲;古稀,指70歲。
不惑之年、強壯之年——指40歲(男)。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指60歲。 花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歲。 古稀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擴展資料
古人提倡十歲入學,今天我們規定七歲入學,盡管相差三年,但在經濟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應該是符合現實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這和今天 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結婚,晚婚晚育,有異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壽命延至七、八十歲以上。
民間流傳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當年 (即壯年),六十七十滿街轉,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謠,這和“四十稱強、五十稱艾、六十稱耆、七十稱老”的提法,如出一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祖先, 對人生年齡的分段,分明是極為科學和合理實用的。
古代年齡稱謂:
1.襁褓:不滿周歲。
2.孩提:兩至三歲。
3.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4.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5.黃口:十歲以下。
6.幼學:十歲。
7.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8.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9.志學:十五歲。
10.及笄:女子十五歲。
11.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12.弱冠:二十歲。
13.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14.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15.而立:三十歲。
16.不惑:四十歲。
17.天命:五十歲。
18.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19.古稀:七十歲。
20.耄耋:八十、九十歲。
21. 期頤:百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