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癥狀傳播途徑
傳染性疾病是現代生活中比較危險的病種,因為傳染性疾病會帶來大面積的感染,嚴重破壞社會整體健康,造成大量的人民染病。而鼠疫就是一種讓人聞之色變的傳染性疾病,它的感染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而且是古代至今未能完全控制的一種疾病,下面就來看看鼠疫的癥狀傳播途徑有哪些呢?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屬國際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甲類傳染病,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為自然疫源性傳染病,主要在嚙齒類動物間流行,鼠、旱獺等為鼠疫耶爾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為傳播媒介。臨床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出血,以及其他嚴重毒血癥狀。本病傳染性強,病死率高。
(一)傳染源
傳染源為鼠類和其他嚙齒類動物,其中褐家鼠和黃胸鼠是主要傳染源。野狐、野狼、野貓、野兔、駱駝和羊也可能是傳染源。病人是肺型鼠疫的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1.鼠蚤叮咬傳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由此可將動物身上的病原體(鼠疫耶爾森菌)傳播給人,形成“嚙齒動物→蚤→人”的傳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帶有大量的鼠疫耶爾森菌,可經呼吸道飛沫形成人際間傳播,并可造成人間鼠疫的大流行。
3.經皮膚傳播
接觸傳播。健康人破損的皮膚黏膜與病人的膿血、痰液或與患病嚙齒動物的皮肉、血液接觸可發生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無年齡和性別上的差異。疫區的野外工作者、與旱獺密切接觸的獵人、牧民是高危人群。感染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預防接種可獲得一定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