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堿酯酶低有什么危險
膽堿酯酶低是指人體肝功能的一項檢測指標,而當出現膽堿酯酶低表示人體肝臟功能下降,病情也是處于非常嚴重的狀況,會容易導致出現肝性腦病,或者是肝腎綜合征等疾病,十分危害身體健康,需要及早進行治療,平時也需要多注意護理。
膽堿酯酶低有什么危險?
膽堿酯酶是肝功能檢測的指標之一,也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指標。當膽堿酯酶出現下降時,多提示肝臟合成功能下降。而膽堿酯酶下降越明顯,或者持續的時間越長
此時提示病情也越嚴重。膽堿酯酶本身并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害,引起危害的主要是造成膽堿酯酶下降的疾病本身。由于臨床上引起膽堿酯酶下降的最常見原因,是各種類型的慢性肝病,因此其對機體主要的危害,是造成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
前者嚴重可以導致肝功能不全,甚至是肝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后者可以造成脾功能亢進、上消道出血、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自發性腹膜炎等嚴重并發癥,也有可能引起原發性肝癌,這些都會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膽堿酯酶數值下降得越明顯,臨床上出現這種嚴重并發癥的可能性越大,對患者的生命威脅也越大。
膽堿酯酶低的后果就是肌體受到病理的侵害,是肝細胞受損和肝外疾病造成的,膽堿酯酶水平還作為判斷病情程度和預后的一項臨床指標,如以下情況:
一、膽堿酯酶下降,當下降到最低值時,然后漸漸的升高,這種情況為急性肝炎,治療后還是一直降低,說明預后不良。
二、肝硬化失代償期時膽堿脂酶降低。
三、肝外疾病引起的膽堿酯酶低,比如有機磷農藥中毒、惡性貧血等,都可能導致膽堿酯酶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