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量越來越小一吃就飽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食量都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每一個正常人的食量都應該控制在正常的區間范圍之內,因為無論是食量過小還是食量過高,都表明患者的身體有可能出現了問題。其中有少部分人就出現了飯量越來越小一吃就飽的這種情況,那么這到底又和什么因素有關系呢?
老年人通常會經歷食欲下降,由此導致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近日,來自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老年性厭食的發生或是由于一種稱之為多肽YY激素(PYY)的產生導致,該激素會使人產生飽腹感。該研究成果已發表于Appetite。
研究共納入了31名健康成人,年齡為21-92歲,其中6名研究對象年齡>80歲。所有研究者禁食數小時,然后攝入約660卡路里熱量的早餐。
然后每隔3個多小時評估所有參與者的PYY,饑餓激素及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降低食欲、釋放胰島素)的水平。此外,詢問參與者饑餓的程度,預計能吃掉多少食物以及進食時的愉快程度。
結果發現,與年輕人相比,80歲以上的老人PYY的水平較高,然而,各年齡組之間饑餓激素和GLP-1的水平并無差異。
更甚的是,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饑餓感較小,預期的食物攝入量減少,且進食時心情并不十分愉快。
基于這些研究發現,研究人員表示,或是PYY的產生使得老年人食欲降低,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
但是,仍需更大樣本量的研究以評估老年人PYY的產生,若水平升高,則需探究如何應對此激素的產生,并期望解決老年性厭食現象。
老年人吃什么好?
年紀大的人,身體所需和年輕人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老年人的飲食要注意:
多吃粗糧、雜糧:谷類包括稻谷、小麥、玉米、小米、高梁、蕎麥等。經過加工碾磨制成各種米、面是除去最外邊的硬殼后稱為谷粒,谷粒最外邊一層叫谷皮,含有蛋白質、脂肪和b族維生素與礦物質;最里面的部分,主要是含淀粉。谷粒的一端有一個很小的胚芽,是谷粒出芽的部位,其中有脂肪、蛋白質、礦物質,還有維生素e。在碾磨時谷皮和糊粉層先被碾掉,再磨細就將胚芽也碾掉,只剩下我們常吃的大米、精白面粉。這樣精加工使礦物質和維生素損失較多,還能吃嗎?由此可見,應常吃粗糧、雜糧為好。
常吃雜豆:煮粥時放入雜豆類如紅小豆、綠豆、豇豆等,不僅改善味道,也能增加蛋白質、礦物質的含量。豆類又可燉成豆餡,做成豆包等美味食品。尤其是綠豆,夏季可多用。綠豆能清熱鮮毒、消暑止渴,生津液,厚腸胃,其中含有不少蛋白質及胡蘿卜素、維生素e、鈣、鐵、鋅等,老年人夏天煮一鍋綠豆湯,放涼作為飲料,既消暑解渴又富于營養,勝于多種市售飲料。
經常食用大豆與豆制品:大豆營養豐富,但整顆豆粒煮熟亦不易咀嚼消化,必須煮爛。大豆中有皂甙,可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有延緩衰老作用。豆中大豆甙和大豆素可明顯增加冠狀動脈和腦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冠狀動脈血管阻力,可改善心肌營養。大豆中黃酮類物質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豆制品如薰豆干、豆腐絲、腐竹、素雞等都是含高蛋白質的食物,而且是優質蛋白質,含鈣也較多。豆腐的蛋白質易于消化吸收,適合于老年人食用。
適當食用畜、禽、魚:禽肉多半含蛋白質較多而脂肪較少,畜肉更適合老年人食用。禽肉細嫩易于消化。魚肉較畜肉一更易于消化,蛋白質含量多,海魚中有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對防治高脂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作用。海魚中含碘多,蝦米皮含鈣多,均宜于多用。
有限度地吃雞蛋:蛋類含蛋白質營養高,蛋黃內礦物質、維生素含量多;缺點是蛋黃中膽固醇含量高。因此中、老年人以每日或隔日食用一個雞蛋為宜。
蔬菜應多吃:蔬菜是幾種維生素的重要來源,如胡蘿卜含胡蘿卜素有維生素a,苦瓜含有維生素c。蔬菜中有大量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蠕動,預防老年人便秘。木耳、紫菜含鐵也高,老年人尤其是婦女貧血發病率高,宜多食用。大蒜、洋蔥、西紅柿等蔬菜中還含有維生素p,與維生素c類似,有抗氧化作用。大蒜、香菇、紫菜還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此外,大蒜還有防止發生胃腸癌瘤的作用,因此應多食。生吃黃瓜、西紅柿,可以減少vc營養素在烹調中的損失。
堅果與鮮果:酸性水果中維生素c多多。水果中的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獼猴桃含維生素c量大有預防胃癌的作用。硬殼的堅果中蛋白質、脂肪都高,有的堅果如炒瓜子中鈣、鐵、鋅的含量也較高。
總之,老年人應按一定比例安排膳食。谷類糧食中多吃粗糧、雜糧,少吃精加工的大米、精面。應選配一些雜豆熬粥、煮豆湯。常吃豆腐、香干等豆制品。為了多攝入鈣,可吃蝦米皮、海魚等。蔬菜應多吃每天至少1斤菜不能少。黑芝麻,各種蘑菇含維生素b族多,宜常吃,并盡量吃些大蒜、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