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喉痹病是什么癥狀

喉痹病是一種風熱邪毒侵犯引起的咽喉疾病,會導致咽喉出現紅腫疼痛以及食欲不振的情況,而且這種疾病的發病速度是比較快的,需要大家注意咽喉的衛生問題,而且細菌的感染情況不同,病情的嚴重程度會不同。對于喉痹病的表現癥狀有很多,患者可以來了解這篇文章介紹的內容。

病因

本病的形成,多因起居不慎,肺衛失固,致風熱邪毒乘虛侵犯,由口鼻而入直襲咽喉,以致咽部紅腫疼痛而發為風熱喉痹。若因失治誤治,或平素肺胃積熱,則邪熱傳里而出現肺胃熱盛的重癥。素體虛寒者,風寒之邪犯于皮毛,內應于肺,壅結于咽喉,則可表現為風寒喉痹。

臨床表現

1.發病較急,初起時咽部干燥、灼熱、疼痛、吞咽痛。吞咽唾液時咽痛比進食更甚,全身癥狀一般較輕,但因年齡、免疫力以及病毒、細菌毒力之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發熱、頭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表現。

2.懸雍垂腫脹時,吞咽痛更明顯,說話常帶鼻音,黏液積留于喉咽部,易引起咳嗽。感染向喉部擴散時咳嗽加重,出現聲音嘶啞,炎癥向咽鼓管擴散時,聽力下降。

鑒別診斷

1.乳蛾

青少年多見,以喉核紅腫疼痛為主。

2.喉癰

急起,高熱,咽喉部劇痛。紅腫,吞咽障礙,可化膿,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

3.急喉風

病情急重,以突起咽喉緊鎖,呼吸困難,痰涎壅盛為主要特征,而不僅是咽痛、咽癢不適等表現。

并發癥

感染向上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向下蔓延可致喉炎、氣管炎、肺炎。急性膿毒性咽炎可能并發急性腎炎、風濕熱、敗血癥等。

辨證施治

1.風熱外侵

證候:咽部微紅腫,干燥灼熱感,微痛,或癢咳,吞咽不利,可伴有發熱、微惡寒、頭痛,咳嗽痰黃,舌質正常或稍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治則: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主方:疏風清熱湯(經驗方)加減。方藥:荊芥、防風、牛蒡子、甘草、銀花、連翹、黃芩、桑白皮、赤芍、桔梗、浙貝母、天花粉、玄參。

頭痛者,可加蔓荊子、藁本;咽癢作咳,去玄參,加蟬衣、橘紅;若咽痛較重,可加射干、山豆根。

2.風寒襲肺

證候:咽部微痛或癢,黏膜淡紅不腫,吞咽不順,伴惡寒微熱,無汗,鼻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質淡紅,苔薄白而潤,脈浮緊。治則:辛溫解表,疏風散寒。主方:六味湯(《喉科秘旨》)加減。方藥:荊芥、防風、桔梗、甘草、薄荷、僵蠶、蘇葉、生姜。

鼻塞流清涕者,加蒼耳子、辛夷;咳嗽加紫菀、杏仁;咽癢加蟬衣、橘紅。

3.肺胃熱盛

證候:咽部紅腫疼痛較劇,軟腭及懸壅垂亦紅腫,吞咽困難,痰多而黃,不易咯出,頜下有臖核、壓痛,發熱,口干,頭痛,大便干結,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洪數。治則:泄熱解毒,利咽消腫。主方:清咽利膈湯(《喉癥全科紫珍集》)加減。方藥:連翹、銀花、大黃、黃芩、梔子、薄荷、牛蒡子、荊芥、防風、玄明粉(沖)、玄參。

大便秘結者,大黃可酌情增加;口渴加天花粉;痰多加瓜蔞仁、浙貝母;高熱加生石膏、知母;咽部腫甚,加牡丹皮、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