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人體血位按摩治療方法

按摩穴位是中華民族醫藥學的關鍵構成部分,它要以中華民族醫藥學基礎理論為具體指導,以經脈俞穴理論為基本,以推拿為關鍵論治,用于防病的一種方式。按摩穴位具備刺激性身體特殊的穴道,激起人的經脈之氣,以做到舒筋活血、調節人的功能、祛邪養血的目地。

按摩穴位要以中醫基礎理論為基本的按摩保健;以經絡穴位按摩主導,其技巧滲透性強,能夠 釋放壓力肌肉、消除疲憊、調整身體功能,具備提升身體抵抗能力、經絡疏通、均衡陽陰、益壽延年之作用。

按摩穴位方式

按摩方法,并不是一致,但具體來說,常見技巧可選擇以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當了解,所述八種技巧,并不是單純性孤立無援地應用,經常是幾類技巧互相配合開展的。

按摩穴位主冶

按摩穴位助消化健胃消食

一.用兩手大拇指貼到胸口,其他四指貼到兩腋窩下,相對性用勁提拿胸部肌肉,提拿一下

,釋放壓力一下,另外由內向型外挪動,反復3遍。

二.用兩手大拇指從膻中穴向兩邊乳中穴分推,并沿肋間再次向外平送到胸側,隨后向下沉一個肋空隙,再從心中線剛開始至肋間向外分送到胸側,順序而下。

三.從肚子里線向兩邊分推,由上腹往下腹部先后分推,反復3遍。

四.用兩手把握腹部。從一側腹部向同側開展,上下腹各把握1遍。把握時,用兩手舉起一塊腰部肌肉(皮膚、皮下組織組織及肌肉),輕輕地提到稍停一會兒,松掉移位,再把握起一塊肌肉,釋放壓力再做,反復3遍。

五.用手推拿腹部,先從腹中央剛開始,順時針方向環轉摩腹,并由內慢慢向外環轉,做30~50次。再用反方向方位由性格外向內環線轉30~50次。

實踐經驗,以上按摩手法對腹脹、腹痛、胸悶氣短受阻及胃腸道功能紊亂等疾病具備優良的療效。

按摩穴位落枕了

一.將右手或左手中、食、右手無名指閉攏,在肓頸部疼痛處找尋壓疼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上下。可左手和右手更替開展。

二.用小魚際有肩頸部從上向下,從下向上歡快快速敲擊2分鐘上下。

三.用大拇指和無名指把握上下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四.以大拇指或無名指點按落枕穴、(手臂第2、3掌骨間,指掌骨節后5分處),待有酸張覺得時再持續2~3分鐘。

五.最終開展頭頸部屈式、往后仰、兩側偏及轉動等活動,此姿勢應遲緩開展,切勿用勁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