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龜板的功效與作用
龜板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入佳品,本名“龜甲”。
別稱:下甲、敗龜板。
為龜科水棲爬行動物小烏龜的梁端(骨質增生鱗甲)。小烏龜多群居動物,衣食住行于江河湖海中。
原產地:主產區于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除此之外江西省、廣東省、四川、福建省等地亦有生產。
特性辨別:梁端由6對對稱性的鱗甲(角板)帖附在骨板之中嵌合體而成,呈板塊狀,長方形橢圓型,一般長10~20公分,寬7~10公分,厚3~5mm。外緣鈍圓或平截;正中間二則,因梁端橫著增加上翹,與肋巴骨緊密連接,呈耳狀,邊緣頂端凹型,呈三角形缺刻。
外表層鱗甲光潔,深褐色至深褐色,置入處黃白色,窄者如線,寬者如斑。內表層污黃白色或含有殘余皮和肉及血漬(血板)。與的表層鱗甲掉下來外露黃白色骨板(湯板)。骨質增生硬實,不容易斷裂,由置入處楔缺后呈聚集的齒狀。氣微腥,味微咸。
以板片大,帶血漬,鱗甲詳細光潔者為宜。
主要成分:含小動物膠原纖維,人體脂肪、鈣、磷。
藥用價值:退熱鎮定、強壯骨筋、祛瘀血腫,可能兩者之間所含優質蛋白質功效相關。
中藥炮制:生用或炒黃醋淬酥。
茯苓功效:甘、咸、寒。
作用:滋陰潛陽,益腎強骨,益氣養血補心,退虛火。
主冶:腎陰不足,骨蒸勞熱,腰膝痿弱,膽虛記憶減退,頻繁遺精,崩漏帶下,小孩額頭合不來,久嗽,久痢,久瘧等癥。
臨床醫學運用:作為補陰。凡氣血兩虛陽虛之證,特別是在骨蒸勞熱、頻繁遺精月經崩漏、慢性腎炎等均宜用。
1、治肺結核之骨蒸勞動日、盜汗、有退熱功效,并能補充優質蛋白質和其它營養物質。接補陰與下火緊密結合的標準,常配黃柏、知母、生地等清熱藥,方如大補陰丸。
2、治陽虛型慢性腎炎,對去蛋白尿似有一定協助,可配阿膠糕和六味地黃湯。
3、治脾經衰微,取龜板有鎮定功效,常配酸棗仁、磁鐵、紫丹參、生地、柴胡等。
4、治漫性瘡瘍、久不痊愈,配皂角刺、白頭翁等,或配伏苓熬膠,即龜苓膠。
除此之外,龜板能冶療血熱引發的崩漏帶下,取其有祛瘀活血的功效,又治小孩骨筋痿軟,配虎骨,牛膝,鎖陽等,方如虎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