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原方
止嗽散,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辛溫解表,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之功效。主冶風寒咳嗽,癥見咳而咽癢,膿痰不舒服,或微有肢冷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臨床醫學專業用于治療呼吸系統感染,支氣管炎、百日咳等屬表邪沒有盡到,肺虛失宣者。下面看一下止嗽散原方。
組成:
橘梗、荊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薏苡仁。
需求量:
橘梗(炒)、荊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kg,甘草(炒)375g,薏苡仁(水清理去白)500g。
操作方法:
共研粉末狀,每服9克,吃了,臨臥時開水調服,初感寒癥者,用生姜湯調下。
作用:
宣肺散寒,止咳化痰
主冶:
風寒咳嗽。癥見咳而咽癢,膿痰不舒服,或微有肢冷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方義:
聚瑞橘梗苦辛微溫,會通宣肺氣虛,祛火祛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荊芥艱苦而溫,清香而散,散風濕病,清頭領,利咽喉,善治傷風頭痛咳嗽。紫菀辛溫止咳潤肺,苦溫溫陽化,補虛調中,化痰止渴,治熱寒結氣,咳逆胸悶氣短。百部苦甘微溫,能止咳潤肺,治肺熱咳嗆。白前辛甘生寒,擅于下痰止嗽,治肺氣盛實之咳嗽。薏苡仁調變快膈,導滯化痰。甘草炒用平均溫度,補三焦原氣而散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