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小兒祛痰推拿手法圖解

咳嗽是排邪反映,咳嗽有痰,止咳化痰并不是目地,只是吸痰!一味止咳化痰,痰液存于留身體變成伏痰,濕邪閉于身體沒法排出來,非常容易反復咳嗽難愈。如一而再,再而三的咳嗽—止咳化痰—伏痰,或轉換為慢支和哮喘等治不好之病。

少兒推拿調養咳嗽有痰,在辨證的基本上,調養構思是止咳化痰和吸痰,不容易留有并發癥,實際效果很好!

下邊,跟大伙兒共享9種最常見的化痰止咳技巧:

第一種:揉或吮痧天突

操作步驟:在胸骨上窩凹痕中,技巧較為靈便,能用點顫法、能用揉法、也可大拇指無名指中拇指三指擠捏起痧,有行氣止咳化痰、止咳平喘之作用。

嬰兒能夠吮痧天突,別名吸痧、嘬痧。讓皮膚部分出現鮮紅色。吮痧時,母親或父親輕輕地張開嘴巴,呈O字型貼在小寶寶的皮膚上,另外略微用點力,把嘴巴貼緊一部分的肉輕輕地吸上來。隨后嘴巴緩緩的抵住這方面肉,像拔河賽一樣往咽喉最深處用勁拉。

此穴針對痰呼嚕呼嚕在咽喉,有非常好的實際效果。如咳嗽痰多能加清健脾、揉豐隆。如痰涎壅盛,迅速點揉天突,用手橫搓胸口和背部,并輕輕地敲打,能夠吐吸痰。

第二種:推四橫紋

操作步驟:坐落于我們手掌心的指側緣,從第二到第五手指指根與掌相連的縱紋中央,用我們的大拇指往返推拿按摩這四處縱紋。往返搓四橫紋能夠提升理氣的能量,協助把痰咳出去。一次推拿按摩10分鐘以上。

中醫學覺得:飲食搭配而致,損害腸胃,會造成消化吸收作用紊亂,生濕生痰。這一穴能清熱散結,常常在臨床醫學中把它用以燥痰,便是由于有熱,聽著哪個痰是哧哧哧哧響聲的燥痰。對消化不良造成的咳嗽,也有扁桃體腫大,腺樣體肥大,鼻竇炎實際效果很好。

第三種:揉肺俞穴

操作步驟:坐落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父母能用雙手的大拇指或食、中兩指輕輕地按揉肺俞穴,每一次5分鐘。

按揉時沾少量鹽粉實際效果更強,此技巧會調肺氣虛、補虧虛、止咳化痰。還可以用手橫擦該位置,以皮膚泛紅為度。一次揉5~10分鐘,或搓300~600下。

揉肺俞穴多用以治療肺系虛證,也可與別的具備清宣肺氣功效的穴道共用,以治療肺系實證研究。要是咳嗽痰多都多方面揉肺腧和膻中,由于是近端穴,對小孩止咳化痰或是是吸痰實際效果都很好。

第四種:運內八卦

操作步驟:以手心為圓心點,以圓心點至中拇指根縱紋內2/3和外1/3交界處點為半經,用大拇指外側端畫弧。

能寬胸行氣,健脾胃旺運,運止咳化痰濕,故融入于呼吸系統癥狀化痰止咳,對咳嗽痰喘有良效。需注意,寒咳做順八卦,熱咳做逆八卦。一次可實際操作10分鐘以上。

第五種:揉掌小橫紋

操作步驟:是止咳化痰要穴,在小指指根正下方,掌縱紋愛情線稍上,用大拇指手指尖按揉一次揉10分鐘以上。合適用以咳嗽痰多雍盛的這類咳嗽。

脾虛生濕,濕聚大痰。便是我們說的痰許多,可是痰是那類痰呼嚕呼嚕的痰,那麼根據按揉這一穴道它就非常容易咳出。

揉掌小橫紋相互配合揉二馬,能提升咳嗽、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等癥的作用。

第六種:分推八道

操作步驟:從第一肋空隙,由正中間向兩邊推,以兩大拇指自肩胛骨向兩邊肋空隙分推,推倒第四類空隙,上下共八道。一次可實際操作三五分鐘以上。

也稱胸八道,對各種各樣咳嗽、胸悶胸痛都可以運用。另配揉膻中實際效果更優。

第七種:橫搓三焦

操作步驟:用手橫搓胸口和背部三焦一部分,包含背部的上背部、腰部、和腰骶;胸口的上胸、上腹和下腹。一個位置可300次上下。此方法可通三焦之氣,具有增強抵抗力,化痰止咳的功效,媽媽們還可以做為日常保健推拿手法應用。

小寶寶痰咳不出來,可在小寶寶的胸口和背部(上下肺部位置)由下往上敲打,特別是在要敲打背部和胸部正下方痰液易堆積的位置,推動小寶寶痰液排出來。

第八種:分推肩胛骨

操作步驟:用2個手的大拇指指肚從鎖骨上邊順著鎖骨邊緣往下分推,如殘月順著鎖骨骨縫從上到下推。

不管熱寒,融入多種類型的咳嗽,尤其是咳嗽剛開始時,化痰止咳實際效果更強!時間頻次的實際操作上每一次最少不少于300~600次。

第九種:彈撥孔最穴

實際操作技巧:坐落于身體上臂掌面橈側,當尺澤穴與太淵穴聯線上,腕橫紋上7寸。彈撥法,用大拇指指肚按著“孔最穴”,覺得到酸脹、疼痛后,像彈撥吉他琴弦一樣地來回轉動。每日3次,每一次5分鐘上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