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藤黃的外敷功效與作用

藤黃又稱玉黃、月黃等,為藤黃科藤黃屬綠色植物藤黃的環氧樹脂,當藥具備消腫攻毒、祛腐斂瘡、活血除蟲的作用,對癰疽瘡毒、潰瘍、濕瘡、腫瘤、頑癬、跌打損傷腫疼、瘡傷流血及燙傷等癥狀有醫治功效,下邊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藤黃的作用與功效吧!

藤黃的作用與功效

1、含有物質

樹汁含藤黃素,己知構造的有α-藤黃素和β-藤黃素,另含藤黃酸、異藤黃酸。種子含藤黃寧、異藤黃寧、二氫異藤黃寧、乙氧基二氫異藤黃寧、新藤黃寧。外果皮含α-藤黃素。樹汁及根料含藤黃雙黃酮類。

2、作用功效

消腫,化毒,活血,除蟲。治癰疽瘡毒,頑癬惡瘡,損害流血,牙疳蛀齒,湯火傷。外敷:研粉調敷、磨汁涂或熬膏涂。口服:入丸劑(一次量1~2厘)。

3、臨床醫學運用

3.1、治一切癰瘡:雄黃、膽礬、硼沙、藤黃、銅綠、皮硝、草烏各一兩,血竭二錢。為粉末,和蟾酥為條,如筆管大,金箔紙為衣,用時以醋磨濃,新筆蘸藥,涂(腫)毒四圍。多次愈。(《祝穆試效方》一筆消)。

3.2、治一切無名腫毒:藤黃四兩,白蠟八兩,小磨色拉油十二兩。先將油炸熟,將成珠,進水經久不散,加上黃、白攪拌,磁瓶收,表面仍以色拉油養之,臨用攤貼。(王玷桂《不藥良方》作風膏)。

3.3、治一切無名腫毒,及專業對口發背:滴花白酒,磨藤黃敷,不了手敷之。(《救生苦海》消毒殺菌方)。

3.4、治跌打,瘡毒危重癥之病,口服外用皆效:牛黃丸、樟腦各二錢半,阿魏、雄黃各一兩,生大黃、乳香、沒藥、兒茶、天竺黃、龍血竭、參三七各二兩。各研細末,以山羊血五錢,拌晾干透,再磨為粉,加騰黃二兩,防水防火煮透,去凈浮膩,丸如伏苓大,晾干忌火烘,以黃蠟為殼包囊。臨用于一丸,陳酒吞服。(《外科全生集》)。

3.5、箍毒:五倍子(略焙)一兩,藤黃四兩,銅青少量,小粉(炒)八兩。作錠,用時醋磨涂。(《類證活人書》)。

藤黃的購買方式

藤黃,喬木灌木,高約18米。枝丫四菱形。葉對生,薄革質,扁圓形卵型或卵狀披針形,長10~15公分,頂端鈍,尖部契形,全緣;葉莖長8mm。花單性,腋生,淡黃色,無柄;萼與花朵均4片,環形,覆瓦狀排序;雄花2~3,披針,雌蕊大部分,結合成一亞球形肉質地體,藥1室,橫裂,花絲短;雌花單生,很大。

藤黃的儲存方式

藤黃可閑置在蔭涼陰涼處,置干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