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喝咖啡還困嗎?為什么咖啡因對你沒用?

對許多人來說,咖啡因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起泡一壺茶,下班前喝一杯咖啡,外賣一杯奶茶,我們會通過各種方式攝入咖啡因。那么,為什么有些人在吃了一點咖啡因后很難入睡,而另一些人在晚上仍然睡著呢?

今天,我們一起關注咖啡因。希望本文能給相關行業人士和讀者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①咖啡因如何影響身體?

咖啡因存在于咖啡、能量飲料、蘇打水、茶和巧克力等產品中,是世界上最常吃的興奮劑。據估計,85%的美國人每天至少喝一杯含咖啡因的飲料,平均每天消耗165毫克咖啡因——相當于一杯半左右的咖啡。

然而,對一些人來說,這種劑量不能讓他們整天保持清醒,而另一些人可能會感到不安。那么,咖啡因是如何影響身體的呢?為什么人們對咖啡因有不同的反應?

著名咖啡因生理學家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名譽研究主任AstridNehlig醫生向我們解釋了咖啡因是如何發揮其廣為人知的作用的。

“人體內咖啡因的第一個目標是大腦,”Nehlig說,“當一個人喝任何形式的咖啡因時,咖啡因會迅速擴散到全身,在接下來的45~90分鐘內首先到達大腦,達到大腦的峰值。”

咖啡因一旦進入大腦,就會改變大腦中睡眠和清醒模式的神經元回路,使人更加清醒機敏。

在這個回路中,特定的腦細胞或神經元會識別出一種叫做腺苷的分子。這是一種在人體消耗能量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分子。然后,腺苷與這些神經元有關A1和A2A結合型受體,減緩其活動,增加睡意,促使我們入睡。

相應地,在我們睡覺的過程中,腺苷會被消耗掉,以消除它對神經元的抑制作用,讓我們在醒來時感到精力充沛。但腺苷也可能“滯留”在一個昏昏沉沉的早晨,或者在下午抑郁的時候再次積累——這時,很多人會向他們最喜歡的大腦興奮劑求助。

在化學層面上,咖啡因與腺苷非常相似,甚至與睡眠覺醒腦回路中相同的受體結合。但咖啡因不會引起嗜睡,而是通過防止腺苷與神經元結合,使細胞處于更活躍和清醒的狀態。

“這將轉化為更高的警覺性、更集中的注意力和更高的工作效率。”Nehlig說。

這種相互作用也會導致腎上腺素的分泌,使身體進入高度緊張的狀態“戰斗或逃跑”狀態。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在喝了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后感到興奮和精力充沛的原因。咖啡因對腺苷受體的作用可以使大腦對多巴胺更敏感——多巴胺是一種“感覺良好”激素,能激發人的情緒。

但奇怪的是,雖然咖啡因在不同的人中激活了相同的大腦通路,但它的強度在個體之間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可能會因為攝入量相對較少而遭受焦慮和失眠等不良影響。

那么是什么決定了我們對咖啡因的生理反應呢?我們的攝入習慣和基因組成似乎是最具影響力的因素。

②咖啡因的日常生活

雖然研究表明,合理攝入大量咖啡因是安全的,但本質上,咖啡因是一種能改變身體精神或身體狀態的藥物。因此,和其他藥物一樣,如果你反復攝入咖啡因,身體會對它產生耐受性。這意味著身體會逐漸適應,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攝入越來越多的量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咖啡因占據腺苷及其受體的結合點,以防止兩者的結合。作為反應,大腦會產生更多的受體。一旦人體產生更多的腺苷受體,就需要更多的咖啡因來達到同樣的預期效果。

令人驚訝的是,在定期攝入咖啡因以尋求生理和認知效益的幾周內,身體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咖啡因耐受性。

咖啡因的適應性不僅發生在大腦中,而且定期攝入咖啡因的人可以通過肝臟更有效地去除體內的咖啡因。

習慣性攝入咖啡因會增加負責咖啡因分解和去除的肝酶CYP1A2的活性。CYP1A2的活性增強會減少咖啡因刺激的持續時間,導致人體耐受,因此這些人需要攝入更多的咖啡因。

然而,一項研究表明,這種適應過程需要大量的咖啡因攝入量。只有那些每天經常喝三杯或三杯以上咖啡的人才會增加咖啡因代謝。

③咖啡因基因

除了喝咖啡的習慣,你身體對咖啡因的反應也刻在你身上DNA中。

不同人的基因組有99.9%是一樣的,但剩下的0.1%可能會導致兩個人之間的各種差異。這些遺傳變異被稱為多態性,決定了許多獨特的特征,如眼睛的顏色、血型、易感性疾病甚至咖啡因的生理效應。

就像攝入習慣帶來的變化一樣,腺苷受體的基因變異也會影響大腦中的咖啡因信號。這些變異會改變大腦的功能,從而改變人們對咖啡因的敏感性——使一些人更有耐受性或敏感性。一些超敏感的人甚至會因為攝入相對較少的劑量而烈的焦慮癥狀。

正如Nehlig這些基因變異可能會影響睡眠模式,使一些人能夠解釋,“對咖啡因非常敏感,很容易因為咖啡因而無法入睡。對這些人來說,通常需要阻止他們喝咖啡,尤其是在下午。相反,其他人,即使在晚上喝咖啡,也不會被打擾。”

咖啡因消化酶CYP1A2的多態性也會影響個體的敏感性——將人群幾乎平均分為代謝“快”或“慢”的兩類人。

Nehlig說:“新陳代謝快的人需要在一天內多喝咖啡,以達到血液中的興奮水平。為了避免不良副作用,新陳代謝慢的人的攝入量會變得更加有限。”

經常攝入咖啡因會增加患非致命性心臟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