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寶寶體內濕氣重怎麼辦

濕氣,其實有著名專家做過研究調查,每個人或多或少體內都會存有濕氣,所以這是無法避免的現象,甚至一些剛出生的寶寶體內也會有濕氣,而且有的如果寶寶媽媽體內有濕氣,寶寶出生後,體內濕氣會挺嚴重。那麼寶寶體內濕氣該如何去除呢?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寶寶體內濕氣重怎麼辦。

濕氣重的調理應該做到:一、飲食以清淡、辛溫食物為主,少量飲酒,不可過於貪食;二、放鬆心情、規律作息、適當運動;三、久居潮濕地帶的人要多曬太陽,穿乾爽、吸汗的衣服。要採取宜幹不宜濕,宜靜不宜動,宜暖不宜寒的原則。

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幫孩子“祛濕”這樣做

一、常通風,多抽濕

其實,濕還分 " 外濕 " 和 " 內濕 "。外濕主要是由於外界的天氣潮濕或因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濕邪入侵體內導致的。許多人起初可能是外濕,為了祛濕而飲用了過多的涼茶,或食用了過多的生冷食物,傷了脾胃,導致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滯自然就內生,於是外濕就變成了內濕。

祛外濕,不要讓寶寶長期呆在潮濕的地方,也儘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玩耍。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保持通風,室內多抽濕。特別是陰雨季節,不妨多開抽濕機或者暖氣,讓室內保持乾爽。這樣對寶寶避免患上皮膚病是很有幫助的哦!另外,不幹的衣服不要勉強去穿著,要注意幫寶寶保暖,不要受涼。

二、多運動,排濕邪

在所有的排水方法中,運動出汗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種。健康管理專家認為:夏季裡,從事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力,還可以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防止內生濕邪的產生。因為小孩喜歡跳來跳去,出汗機會多,對排濕作用大。

同時,運動時身體微微汗出,還能帶走體內多餘的水分。建議最好選擇在清晨或晚間相對涼爽時進行運動,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以免寶寶著涼。

三、巧喝祛濕湯

如果寶寶是屬於內濕型,媽媽不妨選用淮山、苡仁、扁豆、玉米等既有祛濕又有健脾功效的材料給寶寶煲祛濕湯。 在飲祛濕湯前,還要分清濕的性質是 " 寒濕 " 還是 " 濕熱 ",對症用料效果才更好。寒濕的人舌苔白、膩、厚,口淡,甚至感到甜,在同樣的室溫下,比別人易感到冷,喝熱水會感到更舒服。濕久困於體內,就會鬱久化熱,變成了濕熱。濕熱者舌苔黃、厚、膩,口幹苦,大便爛、不爽,小便黃。

寒濕者喝祛濕湯,可選用草豆蔻 10 克、扁豆 30 克、玉米 100 克、茯苓 50 克、高良薑 15 克等煲豬瘦肉或豬骨,來溫陽化濕。濕熱者可選用高良薑、扁豆加溪黃草 30 克、土茯苓 30 克以利濕清熱,或直接煮溪黃草水來飲用,其有很好的祛濕、清熱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