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不縫針和縫針的區別

身體受傷的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需要根據傷口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是否需要縫針。縫合傷口有利於促進癒合,但如果傷口沒有縫合的必要,到醫院也是白跑一趟,關鍵是要搞清楚不縫針和縫針的區別,也就是需要判斷傷口是否需要進行縫合。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看看吧。

儘快止血,這是重中之重。用一塊乾淨的布或者濕的紙巾壓緊傷口,5分鐘後看看是否還在出血。

如果眼看出血無法控制,就不要再嘗試以下任何方法了,應立即去醫院縫合。

如果血止住了,請繼續往下看。

仔細分析傷口的嚴重性:

1、傷口是否為刺傷? 刺傷通常深入皮膚,而刺傷皮膚的物體可能被拔出,也可能殘留在皮膚內,這種物體有個專門的名稱,叫做“穿刺物”。刺傷一般是孔狀,而不像劃傷那樣呈條狀。

2、傷口是否為割傷?割傷與刺傷類似,都是劃破皮膚表面造成的傷口,但割傷與刺傷在長度和深度上有顯著不同。割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切口”。

3、傷口是否為術後傷口開裂? 手術傷口是由手術刀劃破皮膚所致,在這一點上它與割傷類似,但手術傷口的邊緣不像割傷那樣粗糙不平,其邊緣是非常平滑的。

4、傷口是否為撕傷? 撕傷是指皮膚被撕裂或大面積掀起。

5、傷口是否為擦傷? 擦傷是指深入表皮以下的抓傷、劃傷或小割傷。然而,傷口是否需要縫合是由其深度決定的。如果切口很深,那麼該傷口根據形狀不同,應該被叫做割傷或撕傷。

瞭解了傷口類型之後,你就可以判斷是否需要縫合了,判斷的方法有三種:

1、觀察傷口深度。 傷口處是否已經看得到黃色脂肪組織?骨骼是否暴露?皮下的肉是否大面積暴露?傷口深度是否超過6毫米?上述情況如果有一條符合的話,你就需要縫針了。

2、觀察傷口寬度。 傷口能否捏合?通常繃帶和紗布的作用就是使傷口合攏,合攏後的傷口12小時後就會結痂,開始自我癒合。然而,如果傷口已經寬到無法用繃帶合攏的地步,那麼你就需要縫線來將皮膚強制合攏以幫助其癒合。

3、觀察傷口位置。 如果傷口所在的位置是身體經常活動的部分,那麼你最好去醫院縫合一下,以免活動造成傷口擴大或重複撕裂。舉個例子,腿上和手指上(尤其是關節處)的傷口可能會需要縫合,而額頭的傷口則一般不需要。但是,如果傷口特別深或特別寬,那麼無論它是不是位於經常活動的部位,都要及時去醫院縫合。記住,傷口的深度和寬度在判斷是否需要縫合時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還有一些情況需要立即請醫生醫治,例如:

1、動物咬傷或人咬傷。

2、傷口內有無法移除的殘留物。 對於刺傷,若穿刺物必須通過醫療手段移除,那麼該情況也屬這一類。

3、傷口無法止血。 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叫救護車。

4、受傷者患有糖尿病。

5、傷口邊緣無法合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