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兒童調理脾胃的中成藥

當兒童出現脾胃虛弱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先在飲食方面進行調理,合理的進行餵養,要葷素搭配,也不要給小孩子吃的過多而導致傷食。當兒童出現脾胃虛偽的時候,很多家長會想到要給小孩子吃一些中成藥進行緩解症狀,在選擇藥物的時候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並且按照醫囑合理的服用。

小兒脾虛如何調理

1合理的餵養

脾虛弱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合理餵養,注意良好合理的飲食衛生和習慣。有些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就要找原因,可能是餵養不當導致的, 有些家長整天端著飯碗追著孩子滿屋子跑,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餵養方式。

2千萬別著涼

脾胃虛弱的孩子容易外感,這種情況下如果一著涼,也很容易感冒

所以這種孩子在護理方面要注意一些。

3捏脊

捏脊是物理療法,沒有副作用,操作也很簡單,具體做法: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長,然後捏起兒童背部皮膚約0.5~1釐米,從下往上推進。如此反復,每天1~2次。

4中成藥

以下幾款中成藥,臨床療效都很好,但是一定要對症使用,每一個中成藥後面都有適應症,大家對症買藥即可。

小兒化食丸

適應症

本品用於食滯化熱所致的積滯,症見厭食、煩躁、噁心、嘔吐、口渴、脘腹脹滿、大便乾燥。

主要成分

六神曲(炒焦)、山楂(炒焦)、麥芽(炒焦)、檳榔(炒焦)、莪術(醋制)、三棱(制)、牽牛子(炒焦)、大黃。

功效

消食化滯、瀉火通便。

用法用量

口服。周歲以內一次1丸,周歲以上一次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項

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膠球殼。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這個方子的力道比較猛烈,對於積滯嚴重的情況,可以使用,尤其是積食導致大便不通暢的時候,效果更好,但是這個方子在輕微的積食的時候,不要輕易使用。

小兒消積丸

適應症

用於小兒各種停食積滯、脘腹脹滿,面色萎黃,身體瘦弱。

主要成分

檳榔、香附(醋炒)、牽牛子(炒)、大黃、巴豆霜、枳殼(麩炒)、厚朴(薑制)、青皮(醋炒)、三棱(醋炒)、莪術(醋煮)等14味

功效

消食導滯,理氣和胃,止痛。【用法用量】口服。一至三個月每次5丸,三至六個月每次10丸,一至二歲每次30丸,三至六歲每次50丸,七歲至十二歲每次80丸;一日2次。

注意事項

虛弱、滑瀉,外感者均忌服,如服藥後大便瀉次過多,食欲不振,應立即停藥。這個方子對嚴重的積食導致的小兒腹脹,尤其是肚子疼痛的,效果較好,但是力道比較大,所以要慎重使用,最好請醫生指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