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睡覺腿老是抖

孩子的任何行為,都需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因為有時候一些看似正常的現象,往往預示著孩子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寶寶睡覺老是腿抖,一般情況下,這屬於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這一現象出現的比較頻繁的話,那就說明寶寶可能缺鈣或者是白天太疲勞。另外,為了讓寶寶有個好睡眠,家長也要為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1、一般情況屬於正常現象

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中樞神經細胞興奮性較高、受刺激容易引起興奮,多數寶寶睡覺時處在淺睡眠的狀態若出現燈光變換或聲響,都可能導致孩子出現手腳不自主地抖動,也有的孩子在沒有光線或聲音刺激的情況下,出現手指、眼瞼、腳趾不規則地抖動,一般持續時間都很短,在進入深度睡眠期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家長不必緊張,不是寶寶受驚嚇了,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反應。

2、是否缺鈣

寶寶睡覺手腳抖動也可能是因為缺鈣導致的,這種情況嚴重時還會出現手足的抽搐,甚至可能是癲癇或某些遺傳代謝疾病引起的。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是否還具有入睡後盜汗,睡覺夜驚,枕禿等缺鈣的表現;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如果一周兩三次甚至更頻繁出現驚蹺、睡眠時肢體抖動情況,建議做個微量元素檢查,排除缺鈣問題。

3、白天過於疲勞

在睡眠過程中,受到刺激時會引起大腦皮質的個別細胞群處於興奮狀態,產生夢。如果白天行走勞累,剛入睡時就會夢見走路或一隻腳踏入坑裡,並通過運動中樞引起蹬腿動作。所以睡眠時,要注意減少對身體的各種刺激,如不要受涼,不要過於疲勞,睡前不要過於興奮等,這樣有利於睡眠。

4、怎麼為寶寶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晚餐不宜太遲,一般在18點以前,20-21點,睡前可喝一次奶。不要給孩子吃難以消化的食物,不飲用太多的水;寶寶睡覺穿的衣服,被子要輕薄,舒適,過厚或過軟都對寶寶不宜;媽媽在睡覺前應進行3~4種舒服且安靜的步驟,如:沐浴、按摩、睡前故事、換上睡衣、哼唱兒歌等,都有助於寶寶培養睡覺情緒,減少入睡所需的時間。開窗睡覺也是有好處的對寶寶,如果風大,室溫過低,不適於睡眠,全程開窗通風時,也可在睡前通風一段時間,關好窗戶,再讓寶寶上床睡覺。另外,不要南北兩面都開窗,寶寶的床不要靠窗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