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跟孕婦關係?
大多數情況下,新生兒在出生以後2-3天是黃疸的高發期,其實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是代謝受到限制,是很容易引起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內出現黃疸的現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黃疸是慢慢會消失的,如果新生兒黃疸超過二周,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那新生兒黃疸跟孕婦關係?
新生兒黃疸與母親血型有關係嗎
一般來說O型血的婦女與A型、B型或AB型的男子結婚後,懷孕後所得的胎兒可分A型、B型、AB型。胎兒由父親遺傳而獲得血型抗原為母親所缺少,這中抗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免疫抗體,抗體又進入胎兒體內,抗原抗體相結合使胎兒細胞凝集破壞,發生溶血,可出現流產和死胎。母胎血型不合的新生兒可出現早發性黃疸,發生心力衰竭或黃疸後遺症,搶救不及時,則造成腦性癱瘓、呆傻甚至死亡。
當然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O型血母親,但以母親O型、子女為A型或B型最多見。可是絕大多數母胎血型不合的新生兒不患病,這與父親血型抗原性的強弱、連接母胎的胎盤屏障的通透性等因素有關。
婦女懷孕後應到產科檢查血型,檢查主要包括孕婦血中抗A(或抗B)抗體的濃度,如果大於1:32,就應引起重視。
新生兒黃疸原因
第一,紅細胞破壞太多太快。體內的膽紅素約80%是由衰老的紅細胞被破壞而形成的。如果紅細胞破壞太多太快,膽紅素激增,就會引起黃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就屬於這一類,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而且進展很快,皮膚呈現金黃色。當血裡的膽紅素超過20毫克%時,膽紅素就可能進入腦細胞,干擾腦細胞的正常活動和功能,引起核黃疸,威脅新生兒的生命。目前對嚴重黃疸雖已有了較好的治療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療效,還必須在發生核黃疸前及時搶救。家長在觀察黃疸程度時,應注意選擇天然光線充足的地方,並反復多次察看有否加重。對黃疸進展迅速的新生兒要及時就醫。
第二,肝細胞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髮生障礙。由於肝細胞發炎或肝細胞內缺少一種酶,或這種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膽紅素,如患新生兒肝炎或敗血症等。出生一周內的新生兒產生生理性黃疸,就是因肝臟酶活力低下這個原因。有的嬰兒吃了母乳也會引起這種類型的黃疸,因為母乳內含有一種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質。嬰兒哺乳後,這種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釋放出游離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而導致黃疸,但嬰兒是健康的。以上情況都稱為肝細胞性黃疸。
第三,由於膽管阻塞,膽紅素不能排泄到小腸,使膽汁淤積在肝細胞或膽道內而引起黃疸。我們稱它為阻塞性黃疸,如新生兒膽道閉鎖、膽汁粘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