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太濃會引起什麼症狀
血太濃,其實說的就是血液的粘度。因為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很容易導致血液的粘度的增加。尤其是人們現在的飲食習慣,過多的攝取大量的脂肪和熱量,但是每天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很少,更是容易出現血太濃的情況。那麼,大家知道血太濃會引起什麼症狀嗎?
血液的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當某些疾病使微循環處的血流速度顯著減慢時,血細胞可發生疊連和聚集,血液粘度升高使血流阻力明顯增大,總而影響微循環的正常灌注。
危害
若是血液變得粘稠,就會傷害到毛細血管,甚至堵塞毛細血管。如此一來,就不僅僅是氧氣和營養物質無法運送的問題了,連周邊的細胞都會死亡。而且肥大的血管很容易吸附脂肪、膽固醇、鈣等,由此血液會變得越發難以通過。放置不管的話,輕則可能引起頭痛,健忘,肩膀酸痛,腰痛,水腫,長斑,長皺紋,月經不調,痛經,脫髮,失眠,體寒等問題;還可能會加快動脈血管硬化,甚至引起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症狀
1.晨起頭暈,不清醒,思維遲鈍
2.蹲著幹活氣喘
3.陣發性視力模糊
來源
血液粘稠高也可以說是血液粘稠度高,液體的粘度來源於液體內部分子或顆粒間的摩擦,即內摩擦。如果以水的粘度為1,則全血的相對粘度為4~5,血漿的相對粘度為1.6~2.4(溫度為37℃時)。當溫度不變時,全血的粘度主要取決於血細胞比容的高低,血漿的粘度主要取決於血漿蛋白的含量。全血的粘度還受血流切率的影響。
有益蔬果
苦瓜
苦瓜性涼味苦,含有較多的苦瓜皂甙,可刺激胰島素釋放,有非常明顯的降血糖作用,苦瓜中維生素B1、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的含量都比較豐富,能調節血脂、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又有“植物胰島素”的美稱。
提示:慢性腸炎患者不宜多食苦瓜,食用時宜急火快炒,不宜長時間的燉煮。
芹菜
中醫認為芹菜性涼。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增強胃腸蠕動,有很好的通便作用,能幫助排除腸道中多餘的脂肪。國外已有研究證實,經常食用芹菜的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顯著下降,而且還能明顯的降低血壓。
提示:消化道不好的老年人不宜多食用芹菜。
辣椒
辣椒含維生素C的比例在所有食物中最高。維生素C可以改善機體微循環,減低毛細血管脆性,同時維生素C還能夠降低膽固醇的含量,是一種天然的降脂食物。日本學者發現,辣椒素調味能促進脂肪的新陳代謝,防止體內脂肪的積存,因而有降脂和減肥的功效。
提示:過量食用辣椒會刺激胃腸道粘膜,容易引發胃痛、胃潰瘍等疾病。此外,辣椒屬於大熱之品,故中醫認為高血壓患者應慎用辣椒。
大蒜
大蒜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和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並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經常食用大蒜,能夠對心血管產生顯著的保護作用。大蒜又被稱為“藥用植物中的黃金”。
提示:醃制大蒜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效成分遭到破壞。患有消化道疾病、肝病及眼病的患者不宜過多食用。
菜花
菜花有白、綠兩種,綠色的也叫西蘭花。兩者的營養價值基本相同,菜花熱量低,食物纖維含量很高,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它又被稱為“天賜的良藥”。菜花含類黃酮較多。而類黃酮是一種良好的血管清理劑,能有效的清除血管上沉積的膽固醇,還能防止血小板的凝集,減少心臟病的發生。
提示:蒸食是食用菜花的最佳方式。將菜花在鹽水中浸泡幾分鐘,菜蟲就會從其中跑出來,而且還可以祛除殘留的農藥
茄子
茄子皮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有顯著的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的功能。維生素P還可以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改善微循環,具有明顯的活血、通脈功能。此外,茄子中還含有大量的皂草甙,也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因此,茄子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來說是理想的食物。
提示:油炸茄子會使維生素P大量丟失,因此應減少油炸,或在其表面掛糊上漿後再炸。
山楂
山楂、核桃肉、蜂蜜各30克。核桃肉加水浸泡30分鐘,然後研磨成漿,備用。山楂加水煮熟過濾,去渣取汁,再緩緩倒入核桃漿,煮開,放溫後加入洋槐花蜂蜜攪拌即可。每日一劑,有補腎健腦、調節血液粘稠度、助消化之功效。(蜂蜜有淨化血液垃圾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