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盜汗是什麼症狀
細心的媽媽們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晚上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會出很多的汗,但是睡醒之後就有所改善,寶寶盜汗是什麼原因呢?寶寶盜汗大多數情況是屬於正常的,但是如果寶寶由於某些疾病而引起的盜汗,晚上一入睡後就出汗,甚至弄濕枕頭、衣服,就是病理性盜汗了,這種情況父母最好帶寶寶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下面我們來瞭解下寶寶盜汗都有什麼症狀。
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將睡眠中出汗,醒後汗自停的現象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
對於病理性盜汗的小兒,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磷、維生素D等,並應做到以下幾點:
(1)多接觸日光,包括戶外光線及反射的光線。可在戶外活動,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
(2)大力提倡母奶餵養。
(3)早產兒、雙胎,經常腹瀉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兒應注意加用維生素D。
(4)北方農村或寒冷的地區要按計劃地採取“夏天曬太陽,冬天吃D劑”的預防佝僂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