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濕熱艾灸哪裡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身體濕熱的患者,這些患者不僅身體裡面會有特別多的濕氣,而且他們的身體裡面還會經常發生上火的現象,所以這個時候患者可以選擇艾灸這種手法,來排出體內的濕氣,體內濕氣大是容易引起各種各樣疾病的,那麼對於體濕熱的患者來說艾灸哪裡最好呢?

我們都知道,艾灸可以達到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起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喜歡艾灸,而艾灸祛濕也特別有效果,特別當人體持久處在濕潤炎熱的環境時,這種濕熱便會在人體內產生病理變化,尤其是夏日天氣炎熱,我們所日子的環境悶濕,空氣中濕氣加劇,加上不注意空調,冷飲等生活習慣,這時熱氣夾雜著濕毒一塊進入人的體內,一朝一夕便會在人體內越積越多,終究致使疾病,這時就可以考慮用艾灸除濕,濕氣大的人,艾灸後,會在體表有很多水,這應該是你身體濕氣的排出。常用祛濕的穴位有:中脘,神闕,關元,豐隆、命門,足三裡等。

足三裡穴是坐落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方位,艾灸10-15分鐘即可,艾條廠家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能夠看到祛濕的效果。

關元穴道於臍下3寸的方位,歸於養身保健保健的穴道。長時間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度氣血、補腎固精。每日能夠艾灸10-15分鐘,能夠協助祛濕。

中脘穴道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方位上。天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用緩解胃部不適的表現,一起有助於祛濕陰陵泉穴是脾經之合穴,有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等功效,祛濕要從健脾補脾入手。每天早晚按揉2~3分鐘即可豐隆穴道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興起的方位,對於這個穴道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能夠有用健脾祛濕。

神闕穴,肚臍處,有除濕作用。進行艾灸操作時,應將點燃的艾條懸於皮膚上2—3釐米處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現溫熱感、紅暈,又不致燒傷皮膚為度。還可以在穴位周圍移動艾條,擴大施灸面積。一次最好施灸20分鐘以上。

艾灸祛濕時,應按照先艾灸腰背部穴位再艾灸胸腹部穴位、先灸頭部後灸四肢、先灸上部後灸下部的順序施灸。逐寒祛濕、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等,想要達到這個效果,必須要長期堅持艾灸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