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成長是需要家長進行呵護的,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不僅對食物以及環境非常的敏感,而且還對氣候因素敏感,所以如果不細心的呵護,就容易導致寶寶出現腹瀉,腹瀉就會讓寶寶身體中大量的營養元素得到流失,並且不利於身體的發育,所以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那麼嬰兒腹瀉治療原則有哪些?
第一,嬰兒腹瀉治療原則有哪些?預防脫水。無脫水征和輕度脫水的腹瀉患兒可在家庭治療,從患兒腹瀉開始,就給口服足夠的液體如口服補液鹽(ORS)以預防脫水。①母乳餵養兒應繼續母乳餵養並增加餵養的頻次及延長單次餵養的時間;②混合餵養的嬰兒,應在母乳餵養基礎上給予口服補液鹽(ORS)或其它乾淨的飲用水;③人工餵養兒選擇ORS或食物基礎的補液如湯汁、米湯水和酸乳飲品或乾淨的飲用水。
第二,糾正脫水。輕至中度脫水:口服ORS,4h內服完。密切觀察患兒病情,如過臨近4h,患兒仍有脫水表現,要調整補液方案。重度脫水:靜脈補液或飼管補液(須在醫院進行)。對於腹瀉劇烈、不能正常飲食、頻繁嘔吐、發熱、糞便帶血、或明顯脫水征的患兒須及時送醫院治療。
嬰兒腹瀉治療原則有哪些?繼續飲食。腹瀉期間不應禁食,疾病早期嘔吐劇烈時可短期禁食,輕度脫水患兒可繼續正常的餵養,中重度脫水患兒一旦脫水糾正就該立即恢復與年齡匹配的飲食:母乳餵養兒繼續母乳餵養,小於6個月的人工餵養患兒可繼續喂配方乳,大於6個月的患兒可繼續食用已經習慣的日常食物,如粥、麵條、稀飯、蛋、魚末、肉末、新鮮果汁。鼓勵患兒進食,如進食量少,可增加餵養餐次。不推薦給患兒餵食含高濃度單糖的食物如碳酸飲料、果凍、甜點心和灌裝果汁等。病毒性腸炎常有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對疑似病例可暫時給予改為低(去)乳糖配方奶,時間1~2周,腹瀉好轉後轉為原有餵養方式。合理用藥。根據其腹瀉的特點及伴隨的症狀,應對因應用止瀉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