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謝病是什麼病
很多疾病人們並不瞭解,見到了疾病的名稱還會感覺非常的奇怪。很多人不知道戈謝病是什麼病,對人體有什麼危害。戈謝病是一種染色體隱性疾病,在1882年被法國醫生所發現,主要多發于兒童群體。戈謝病由於是染色體引起的疾病,一般的治療方法並不管用。下面給大家介紹下戈謝病怎樣治療。
戈謝病是溶酶體貯積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法國皮特醫生Phillipe Gaucher在1882年首先報導,50年後Aghion報導戈謝病是由於葡糖腦苷脂(glucocerebroside,G.C.)在肝、脾、骨骼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單核-巨噬細胞內蓄積所致。Brady等在1964年發現葡糖腦苷脂的貯積是由β-葡糖苷酶(β-glucosidase)-葡糖腦苷酯酶(glucerebrosidase,GBA)缺乏所致,為戈謝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任何年齡自出生至80歲均可發病,但以少年兒童多發,7歲以下更多。
二、戈謝病怎麼治療
針對病情的不同、嚴重程度,戈謝病的治療有多種方法,下面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1、一般療法注意營養,預防繼發感染。
2、對症治療 貧血或出血多者可予成分輸血、巨脾或脾功能亢進症狀明顯者
可考慮切脾,但全脾切除後雖可減輕腹部負擔,減輕貧血和出血傾向,改善發育狀態,偶可自行緩解而痊癒,但有加速肝大及骨骼破壞的可能。故應儘量延遲手術,必要時,可考慮部分脾切除術。骨痛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國外近年來採用β-葡糖腦苷脂酶治療本病,取得一定療效。成人型治療1年後一般情況好轉,肝脾明顯縮小,生長發育加快,血紅蛋白升高,血小板亦緩慢上升,肺部受累者,肺功能亦可得到改善。骨病變如舊,但發現治療初期有不伴尿鈣增加的低血鈣情況,推測骨病變好轉可能需較長時間。嬰兒型應用後,肝、脾可縮小,但腦症狀多不能好轉。目前對應用劑量及方法尚不統一,初步應用結果認為2.3U/kg,每週3次,靜脈滴注,療效與60U/kg,每2周1次療效相似。此提示2周1次的大劑量方法非常不經濟,前種方法可降低極為昂貴的藥費。嬰兒型的劑量一般認為應較大,每月70~120U/kg,每週2或3次。此酶的來源有2種:一為來自胎盤名阿糖腦苷酶(alglucerase)或β-葡萄腦苷酯酶(ceredase),另一為重組品,名imiglucerase或cerezyme,各15例雙盲法比較,療效相仿。
5、基因治療 已試用β-葡糖腦苷脂酶的正常基因插入到自身幹細胞中並進行自身移植,尚需進行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