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練瑜珈?
當今社會的發展節奏很快,社會上存在這樣那樣的誘惑,這些誘惑會讓人的心情變得浮躁,經常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和工作,所以經常會花費寶貴的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可以養成做瑜伽的習慣,做瑜伽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得平靜,整個人的情緒都會變得很舒暢,如果不知道如何練瑜伽的話,下面來學習相關知識。
怎樣練瑜珈?
第一節控制
瑜伽體位練習的過程都是在練習者的控制下進行的。然而,在實際練習過程中,練習者總是迫不及待的將動作擺到特定的位置等待教練的口令,自己看書練習的人更是容易追求體位的結果。
這種省略過程的練習方式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實際情況是,也許在這不知不覺的省略過程中,瑜伽練習的內涵也在被省略。慣性練習是瑜伽練習者經常性出現的問題之一。借助慣性可以幫練習者完成很多有難度的動作,練習者心中有成就感。所以,哪怕是教練強調在練習過程中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也往往會充耳不聞,行素。
實際這個控制是瑜伽體位鍛煉的核心內涵:身體的感受往往會影響人的意識,控制身體就可以間接的達到控制意識的作用。
第二節到位
到位,這是瑜伽教練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專業術語。所謂到位,實際就是在練習中盡可能挖掘體位練習的細節,提高該體位的練習效率,這樣才能更有效鍛煉該部位。
比如,三角伸展式,是瑜伽體位裡為數不多的脊柱側彎類動作,到位的練習方式就是圍繞這個脊柱側彎——如何使脊柱側彎練習最有效率。有些練習者在練習過程中,看見其他練習者彎曲的幅度挺大,潛在的攀比意識促使身體不斷下沉,結果手指可以觸地了,練習者沾沾自喜,很有成就感。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練習者在追求側彎幅度的時候不經意的將臀部後推了。雖然正視圖看過去很厲害,側視圖一看,身體並不在一個平面內。既然身體不在一個平面內,由脊柱承受的上身重量也因重心的轉移而發生變化,移到髖部區域了……這樣,原本鍛煉脊柱的意義就沒有了。從鍛煉脊柱的角度看,這種練習方式就叫沒到位!
第三節維持
在動作到位之後,瑜伽體位練習一般都有一段維持時間。這個維持過程可以給肢體創造足夠的反應時間,使肌腱、脊柱、關節能充分伸展、打開,同時血液也能充分滋養被拉伸、擠壓區域,能夠給予拉伸,擠壓部位足夠的調整時間,恢復該區域的彈性與活力。在會所瑜伽課程中,由於要兼顧所有練習者,所以瑜伽體位一般只有五個呼吸的維持時間。不過對於一般練習者來說,五個深長的呼吸已經足夠身體反應了。不過現在瑜伽市場上流行的,被熱捧的並不是這種練習方式,而是一些快節奏的練習方式。
從回饋回來的大量資訊中分析,很多瑜伽愛好者對瑜伽是這樣的一種認識,因為借助慣性,可以使自己的動作難度做的大些,同時運動量加大,往往一堂課下來,一身汗水,很有成就感。這是用典型的體育健身觀替代瑜伽健身觀的練習方式。一種不良模式能夠面積推廣與傳播,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引導。
第四節放鬆
做肢體運動的時候,肌肉緊張是人的本能反應。肌肉一緊張便約束了氣脈裡的能量運行,氣息因此無法暢通,瑜伽練習也由順應肌體的自然變成了強予,會因此造成一系列的運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