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腦死亡診斷標準是什麼?

如果人的大腦死亡的話,幾乎就可以判斷死亡了,也就是失去了生命,但在臨床上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有的人長時間昏迷,可能還有微弱的心跳和呼吸,另外還有一些血壓值,但已經完全不具備活動能力,其實這已經出現了腦死亡,那麼臨床上是如何判斷患者出現腦死亡的呢?

腦死亡診斷標準:

1.國際判斷標準

196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特設委員會重新對腦死亡概念進行解釋,制定了人類首個腦死亡判定標準:①不可逆的深度昏迷;②無自發呼吸;③腦幹反射消失;④腦電活動消失(電靜息)。凡符合以上標準,並在24~72小時內重複測試,結果無變化,即可宣告死亡。

2.國判斷標準

腦死亡的臨床診斷依據包括:深昏迷、自主呼吸停止、腦幹反射消失。必須同時、全部具備上述3項條件,而且需明確昏迷原因,排除各種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臨床上所指的腦死亡,就是指腦幹死亡,是指以腦幹或腦幹以上中樞神經系統永久性地喪失功能為參照系而宣佈死亡的標準。腦死亡有別於“植物人”,“植物人”腦幹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於大腦皮層受到嚴重損害或處於突然抑制狀態,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腦幹反應,而腦死亡則無自主呼吸,是永久、不可逆性的。不少國家過去一直把“心跳停止”、“呼吸消失”和“血壓為零”作為死亡的標準。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都可以通過一系列藥物和先進設備加以逆轉或長期維持。但是如果腦幹發生結構性損傷破壞,無論採取何種醫療手段最終發展為心臟死亡。因此,與心臟死亡相比,腦死亡顯得更為科學,標準更可靠關於腦死亡的標準有四條:

(1)機體對各種刺激無反應;

(2)機體的自發運動和自發呼吸消失;

(3)各種反射消失;

(4)腦電波平坦。腦死亡是不可逆的,作為判斷的標準比傳統標準更優越、更科學,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但傳統的死亡觀念仍有其影響,因此有人提出將二者融匯共存的主張,以其更臻全面和現實。即一個人或迴圈和呼吸功能不可逆的停止;或整個腦,包括腦幹一切功能不可逆停止,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