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慢性布病的症狀有什麼?

很多人都不知道布病這種疾病,該疾病的另一個名稱叫包裝熱,主要原因是布魯菌引起的,該疾病一般出現在動物身上,比如容易出現在羊身上,值得一提的是,布病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該疾病是有可能傳染到人身上的,一旦人體患上慢性布病的話,容易出現下列這些症狀。

慢性布病的症狀:

患布病後,首先出現的症狀是發燒,體溫可達38—40度,不同人發燒的熱型差別較大。有的人體溫並不太高,波動於37—38度之間,持續時間長,處於長期低熱狀態;有的人體溫呈波浪狀,即高熱幾天,體溫降下來幾天,又開始高,反復多次,所以布病又稱波狀熱。還有的體溫忽高忽低,早晚變化大,病情兇險,呈弛張性發熱等等。當前主要是長期低熱者多。

另一個特點是患者多汗,尤其發病初期更為明顯,晚上汗更多,汗質粘稠,多出現在頭胸部等。

患者還經常出現骨關節疼痛、腫脹等。男患者易出現睾丸腫大(單例),女患者可有月經不調,流產,白帶過多等。發病初期不明顯,體溫逐漸下降時骨關節症狀相繼出現。疼痛或骨關節活動障礙的部位多見於大關節。如,腰、骶、髖、肩、肘、膝等關節。常易誤診為風濕病。

給布病患者查體時還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結腫大(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肝、脾腫大等。

其他症狀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類似於感冒。

總之,布病無明顯特徵性表現,症狀是多種多樣的。

診斷標準

(一)流行病學:發病前病人與家畜或畜產品,布氏菌培養物有密切接觸史,或生活在疫區的居民,或與菌苗生產、使用和研究密切聯繫者。

(二)臨床表現:出現數日乃至數周發熱,多汗,肌肉和關節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結和睾丸腫大等可疑症狀及體征。

(三)實驗室檢查:布病玻片或虎紅平板凝集反應陽性或可疑,或皮膚過敏試驗後24、48小時分別觀察一次,皮膚紅腫浸潤範圍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2以上)

(四)分離細菌:從病人血液、骨髓、其他體液及排泄物中分離到布氏菌。

(五)血清學檢查:標準試管凝集試驗(SAT)滴度為1:100及以上,對半年內有布氏菌苗接觸史者,SAT滴度雖達1:100及以上,過2~4周後應再檢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補體結合試驗(CFT)檢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試驗(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診斷疑似病例:具備(一)、(二)、(三)者。

診斷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加(四)或(五)中任何一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