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居高不下是什麼原因?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每個人的血糖水準都難免會偏高,比如剛吃了很多甜食之後,或者人在特別緊張的時候,血糖水準都有可能會比較高,這種短時間的血糖偏高不會對人體有多大的危害,但如果一個人的血糖水準始終居高不下的話,危害就會非常大了,比如會導致營養不良以及抵抗力下降等等,那麼導致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麼呢?
血糖居高不下是什麼原因?
1.飲食控制不當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輕重如何、有沒有使用降糖藥物,都需要控制飲食。血糖輕度升高的糖尿病人,單靠飲食控制,即可使血糖恢復正常。相反,如果不控制飲食,用再好的藥也無濟於事。不過,飲食控制絕不是饑餓療法或是嚴重偏食,而是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的量(指“總熱量”,而不單指“主食”)與質(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
2.運動量不足
有規律的有氧運動能促進肌糖原分解及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能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降糖藥物的療效,還能舒緩情緒,減少血糖波動。相反,運動量不足對血糖控制不利。
3.情緒與氣候因素
情緒對血糖影響很大,緊張、焦慮、氣惱、失眠、大喜大悲、過度興奮等情緒變化,均會導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島素釋放減少,血糖升高。另外,生活不規律,過度疲勞也會引起血糖波動。
寒冷刺激可促進腎上腺素等胰島素拮抗激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出汗較多,若不及時補充水分,血液濃縮,也會使血糖升高。
4.應激狀態
發熱、嚴重感染、外傷、手術、心梗、卒中等應激狀態,或女性處於妊娠期、月經期,均會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導致血糖升高。
5.選藥不合理
糖尿病病人用藥應個體化,需根據分型、體型、胰島分泌功能、年齡、肝腎功能、有無併發症以及血糖譜的特點,選用降糖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的藥物。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醫療廣告魚龍混雜,諸如“幾個療程即可根治糖尿病”的宣傳純屬無稽之談,切莫輕信。
6.藥量不足或過量
藥量不足導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不再贅述。大家需要警惕的是用藥過量。降糖藥用量過大,血糖降得過快太低,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及升糖激素(如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時若繼續增加藥量,血糖會更高,正所謂“矯枉過正”、“物極必反”。因此,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搞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低血糖後高血糖”,若屬後者,則應減少夜間降糖藥量。
7.藥物用法不正確
降糖藥種類很多,用法各異。若用法不當,則事倍功半。例如,磺脲類降糖藥(如達美康等)最好於餐前半小時服用,使藥物的作用高峰與餐後血糖高峰同步,降糖效果最佳;拜糖平應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服,空腹服藥沒有任何效果。此外,由於藥物的半衰期不同,有的藥需一天服三次,有的只需一天服一次。例如,糖適平等短效製劑,應一日三次,餐前服用,若僅服一次或兩次,則很難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滿意控制。
8.藥物繼發性失效
有些降糖藥物(尤其是磺脲類)在服用一段時間後,效果會逐漸減退,醫學上稱之為“口服降糖藥繼發性失效”,此時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調整藥物或換用胰島素。
9.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大多數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體重超重及肥胖者,其血糖升高大多是因為病人對胰島素不敏感,而非血循環中胰島素含量低所致。這類病人的首選治療不是刺激胰島素分泌或補充外源性胰島素,而應選擇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等具胰島素增敏效果的藥物,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來提高降糖效果。
10.其他藥物干擾
某些藥物可拮抗胰島素的作用,削弱降糖效果,如糖皮質激素、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噻嗪類利尿劑、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等。因此,合併其他疾病的糖尿病病人在選用藥物時,應儘量不用或少用對血糖有影響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