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能治胃炎嗎?
土茯苓是中醫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植物中藥,土茯苓的味道比較醇厚,而且其中的藥用價值很高,除了可以入藥以外還可以製作成藥膳,經常使用對身體非常好,而土茯苓具有解毒的功效,還可以健脾,對治療胃炎也有一定的功效,可以將土茯苓製作成藥膳來食用。
土茯苓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的作用。
如果脾胃有濕時是可以使用土茯苓治療,可以土茯苓和雞肉燉湯,進行食療比較好,如果嫌麻煩的也可以單獨煮水。
1、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利濕解毒,健脾胃,護肝臟,通利關節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並記載用本品水煨治婦人紅崩、白帶;《本草再新》亦謂之“祛濕熱,利筋骨”。本品原用於治療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療效甚佳,為治梅毒的要藥。土茯苓配防風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祛脾胃之濕,伍白芷除濕解毒,化濁辟穢。三藥相伍共奏化濕解毒,健脾益胃,護養肝臟之功。
(1)梅毒:土茯苓能夠祛濕,解毒,通利關節。事實上舊時土茯苓湯是用來治療比較嚴重的瘡毒的,據說,土茯苓為治療梅毒的要藥。《本草備要》稱土茯苓:“治楊梅瘡毒,瘰鬁瘡腫。”配方:用土茯苓四兩、皂角子七個,煎水代茶飲。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和食用
(2)瘰鬁潰爛:用土茯苓切片,或研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內吃下,多吃為好。
治療頭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劑量120g。再根據不同證型加用相應藥物。用藥時間最短7天,最長3個月。
(3)治療膝關節積液:以身痛逐淤湯為基礎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輕則30g,重則達120~240g。一般病情輕者20劑即可見效, 重者100劑收功.
(4)治療急性菌痢:土茯苓(鮮)、車前草(鮮)各90g,穿心蓮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癒天數為3.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