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7歲孩子尿床

對於新生的寶寶來說,身體器官和大腦系統發育還不完全,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日常活動往往需要父母的輔助。因此,夜晚尿床的問題在新生寶寶身上是非常常見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後,尿床的狀況便很少出現了。當孩子七歲時還在尿床,便要考慮是否患上了遺尿症。

遺尿症原因

1大部分尿床的孩子存在著夜間“抗利尿激素(AVP)”分泌不足,導致孩子晚上的尿液增多。

2尿床的孩子可能還有膀胱功能障礙,即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小(俗稱小膀胱)或膀胱不穩定。

3中樞睡眠覺醒功能與膀胱的聯繫障礙。

4遺傳因素對孩子尿床也有一定影響。

遺尿症孩子日常注意事項

1為避免孩子夜間熟睡後不易醒,白天應注意不要過度疲勞,中午最好安排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2晚飯菜中少放鹽,少喝水,少喝湯。

3睡覺前制止孩子過度興奮,要孩子養成睡覺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習慣。

4父母要培養孩子自覺起床小便的習慣。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點起來小便”,父母還可以在孩子經常遺尿的鐘點到來之前叫醒他,讓他在清醒狀態下小便。

5.訓練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為一種方法,每當出現尿意時主動控制暫不排尿,開始可推遲幾分鐘,逐漸延長時間。

遺尿症危害

1智商較正常兒童偏低。

2心理疾病多。

3營養不良。

4免疫力低下。

5成年後“問題”多。

尿床後媽媽不該做的事

不要責駡

當寶寶尿床後,千萬不要責駡他們。除了給寶寶增加心理負擔外,責駡對幫助減少尿床毫無用處。要知道,尿床這件事,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無可避免的。這是成長中的個必然,不會因為你的責駡而省略。

不要過早排尿訓練

有些媽媽為了讓寶寶形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在寶寶才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刻意地進行排尿訓練了。但這麼小的寶寶對認知和語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複雜的排尿訓練,刻意而為反而會讓寶寶因為排尿紊亂而尿床。

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媽媽晚上把寶寶喚醒後,讓寶寶坐在便盆上,邊玩邊撒尿。其實有時寶寶只是坐在便盆上玩,並沒有用心尿尿,這樣做就不容易讓寶寶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繫起來,形成條件反射。

不要刻意起夜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尿床,就會在夜裡反復叫醒寶寶,讓他排尿。但這樣做,常使得寶寶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擴張,很難產生明顯的尿意。寶寶不想尿,你偏要叫他尿,這是多麼讓他感到厭煩的事啊!而不管寶寶的哭鬧、掙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離開便盆,這反而會讓他對尿尿這件事產生緊張和恐懼心理。

注意事項

1.睡覺前儘量少給寶寶喝水,含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葡萄、橘子等也最好別吃了。

2.讓寶寶養成睡前排尿的習慣。

3.別讓寶寶在睡前太興奮,或者看緊張、刺激的動畫片。

4.白天不要讓寶寶玩得太興奮,戶外活動要節制,每天堅持午睡1-2小時,便寶寶易於夜間被叫醒。

5.寶寶的被褥要乾淨、暖和,尿濕之後及時更換,潮濕的被褥會使寶寶更易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