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下巴出長有肉瘤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新生的寶寶下巴里肉肉的,捏起來像是肉疙瘩,這種在新生兒特別常見,很多家長會誤以為是下巴的肉,其實不是。這種極有可能是一種良性腫瘤稱為血管瘤,儘快去醫院做檢查做治療,不要耽誤病情。本文介紹了血管瘤的詳細情況,趕緊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血管瘤(hemangioma)是由胚胎期間成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見於皮膚和軟組織內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

病因

該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應用黃體酮或接受絨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壓病及嬰兒出生時低體重可能與血管瘤的形成有關。有認為血管瘤是人體胚胎發育過程中,特別是在早期血管性組織分化階段,由於其控制基因段出現小範圍錯構,而導致其特定部位組織分化異常,並發展成血管瘤。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組織遭受機械性損傷,局部組織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幹細胞分佈到其他胚胎性細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為血管樣組織,並最終形成血管瘤。

臨床表現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損害為大小不等之紫紅、暗紅或青紅色結節或斑塊,質軟,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面呈半球形或分葉狀,壓之體積可縮小。多為單發。組織病理示真皮下部和皮下組織的血管擴大成不規則的空腔,腔內充滿血液。血管外膜細胞增生。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即恢復原狀。表淺的腫瘤,表面皮膚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觸診時腫塊柔軟,邊界不清,無壓痛。擠壓時腫塊縮小,壓力解除後則恢復原來大小。

3.蔓狀血管瘤

主要由擴張的動脈與靜脈吻合而成。腫瘤高起呈念珠狀或蚯蚓。捫之有博動感與震顫感,聽診有吹風樣雜音。若將供血的動脈全部壓閉,上述之博動及雜音消失。

檢查

一般實驗室檢查結果無特異發現。對於較表淺,腫瘤較局限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對於較深部位發病或腫瘤巨大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和“A”。頸部X線攝片對於瞭解深層瘤體大小、範圍或瘤體是否侵襲頸椎或喉部軟骨有一定價值。如果術前做血管造影,可瞭解血管瘤的營養支,則在血管瘤兩端結紮供應血管,可減少術中出血,有利於血管瘤全部切除。可進一步行超聲波、磁共振檢查或細針穿刺以明確診斷。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頸部血管瘤一般診斷不困難,但如侵犯頸深部的一些重要器官如頸動脈、喉部,應特別注意。穿刺瘤體對診斷很有幫助,如抽出血液,即可確診。

治療

目前,對血管瘤治療常用方法有藥物治療、鐳射治療及手術治療,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治療所有類型的血管瘤。應根據腫瘤的類型、部位、深淺及病員的年齡等因素而定。常用的方法有: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冷凍外科、硬化劑注射及鐳射照射等。

治療原則是:①預防或治療嚴重危及生命或功能的相關併發症; ②預防血管瘤消退後產生的畸形或面容缺陷;③預防潰瘍及感染,對已經產生潰瘍的患者,促進潰瘍癒合,減少瘢痕產生,並緩解疼痛;④減輕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壓力;⑤避免對能夠自行消退並且預後較好的病變進行過度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