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老師打了怎麼辦?
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長的心頭肉,特別是對於獨生子女來說,基本上在家裡都是被寵上天的,但是有些平時太過調皮了,經常性的不聽話,因此有時候老師難免失手是會打孩子的,不過大多數老師大孩子其實都是都原因的,並不會無端的責備孩子,但是老師打了孩子,家長心裡面肯定是不好受的,那孩子被老師打了怎麼辦呢?
孩子被老師打了怎麼辦
1.1 確認被打得輕重,以及事情發生的原委。老師教育孩子本沒有錯,但如果一些老師因為自己的心情或情緒不好,發洩到孩子身上,這個是不可以姑息的。
1.2 如果是孩子調皮,老師在合理範圍內的責罰,我們不能護短,必須支持老師的工作,否則會造成以後老師都不敢再管你的孩子。
1.3 教育孩子,告訴他在學校要守規矩,上課要聽老師的話,不能和同學打鬧,影響課堂紀律,不能淘氣。
2.1 和老師溝通,表明自己的態度。並不是自己袒護孩子,只是我們希望在體罰的時候要注意度,畢竟,孩子真的還小,沒有辦法承受過重的體罰。
2.2 面對一些強勢的老師,家長不要示弱。雖然老師是一個值得尊重的職業,但其中不乏一些急躁的人,修養還不夠的人。過分的體罰,老師本來就有錯,不能姑息養奸。
2.3 能和老師達成一致意見固然是好,如果大家溝通不順暢,不要跟他爭吵,直接把這個事告知學校的教導主任,他們自然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初中生處在人生的黃金期--青春期,自我意識逐漸產生。青春期的自我意識已開始獨立地把“自我”作為思考物件。這一時期的青少年不再把父母、教師的話視為“真理”,遇事喜歡自己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獨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強。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烈,不希望父母和教師對自己干涉過多,很想自己解決一些問題。
第三,認識社會的能力尚不完善。青少年雖然獨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強,但卻往往對社會的認識能力跟不上,對事物的好壞分辨能力不強,這表現為思考問題的主觀易感性。
思維的真觀性表現為思想受所接觸到的事物的局部影響,分析問題膚淺,容易以片面代替全面,往往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易感性表現在容易受事物的感性現象的影響,模仿性和暗示性強,容易接受社會反面影響,故容易產生各種不良行為。
第四,夥伴關係密切。夥伴是青少年社會交往中最重要的形式。夥伴之間互相模仿、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甚至可以達到言聽計從的程度。遇到夥伴常會無顧忌地談心裡話,可以互訴苦惱、互致同情,可以為哥們義氣赴湯蹈火,面對父母和教師的教導和勸告持懷疑和忽視的態度。
第五,對性發育的困惑不解,有時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因此會採取不正確的方法事情,從而引起他人的不理解,這就是我們說的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