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胸脅脹痛是指哪裡痛

中醫學可以說是一種尤為複雜的學問,因為在中醫學上有許多晦澀難懂的詞彙,而且這些詞彙如果組合在一起就更讓人模糊了。胸脅脹痛就是典型的一種中醫專有的詞彙,而且胸脅脹痛和一般的胸痛有所區別,因為引起胸脅脹痛的原因有些複雜。所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胸脅脹痛具體是指哪裡痛吧。

胸脅痛是指因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調或飲食不節或跌打損傷等原因導致的脈絡失養或閉阻而引起的以胸脅部疼痛為主的一種病症。病位在肝膽,病性有虛有實。俗稱:“岔氣”。臨床上可見於肋間神經痛、急性膽囊炎、膽結石、肝炎等。

病因病機

1.肝鬱氣滯:肝主疏泄,如若情志抑鬱、惱怒或情志不舒時可導致肝氣鬱滯,肝失調達,肝經絡脈氣機不利,從而發為胸脅脹痛不舒,走竄不定等症狀。

2.瘀血阻絡:當感受外邪或跌打損傷,導致瘀血內停,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經氣不利,不通而痛,經脈循行之處便可出現疼痛。

3.濕熱內蘊:濕熱蘊結於肝,肝絡失和,疏泄失常,則會導致胸脅疼痛,牽引後背疼痛,伴見口幹口苦等症。

4.陰血不足:肝臟體陰而用陽,若氣機鬱滯久而化火,灼傷陰液,導致肝經失養;或精血虧虛,血虛不能濡養脈絡,可導致胸肋隱痛。

臨床表現

根據不同證型和證候,臨床可基本見到4種表現:

1.肝鬱氣滯可表現為脅肋脹痛,胸悶不舒,善太息,噯氣,每遇情志不暢時加重,舌苔薄白,脈弦。

2.瘀血阻絡則可見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脈澀。

3.濕熱內蘊表現有胸肋悶痛,可牽及後背,伴有脘腹痞滿不舒,厭油膩。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數。

4.陰血不足常見胸脅隱痛,伴口乾渴、胸中煩熱,或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

辨證施治

(一)內治法

1.肝鬱氣滯

證候:脅肋脹痛,胸悶不舒,善太息,噯氣,每遇情志不暢時加重,舌苔薄白,脈弦。治則:疏肝解鬱。主方:柴胡疏肝散或逍遙散加減。

2.瘀血阻絡

證候: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脈澀。治則: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湯或復原活血東加減。

3.濕熱內蘊

證候:胸肋悶痛,可牽及後背,伴有脘腹痞滿不舒,厭油膩。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數。治則:清熱利濕。主方:龍膽瀉肝東加減。

4.陰血不足

證候:胸脅隱痛,伴口乾渴、胸中煩熱,或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治則:養陰補血柔肝。主方:一貫煎加減。

(二)針灸治療

以導氣通滯為法,取穴日月、期門、支溝、陽陵泉、丘墟、行間、大墩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