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長癤子是什麼原因?
癤子屬於一種皮膚病,它其實很好理解,就是皮膚上長出來一個包,每次摸的時候都會產生疼痛感,但是裡面並不會像痘痘一樣有一些白色的物質。癤子往往出現在很多地方,比如臀部、腰部以及耳部等等,是需要得到有效治療的。那麼,耳朵長癤子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外耳道癤(waierdaojie)是外耳道軟骨段皮膚的局限性急性化膿性炎症。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胳腺所致,是一種多發病,夏季更為多見。外耳道癤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為外耳道軟骨部毛囊感染所致。多為單個,亦可多發。主要症狀為劇烈的、跳痛性耳痛,張口、咀嚼時尤甚,常向頭部放射。全身多有不適感或體溫升高。若癤腫較大阻塞外耳道時可有聽力減退,癤腫破潰則症狀減輕。
病因
皮膚擦傷和潰瘍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見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體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復發。
高溫和濕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發病,常為葡萄球菌感染。外耳道為綠膿桿菌寄生部位之一,故外耳道炎患者有70%以上可由綠膿桿菌引起。病理改變是急性化膿性炎症,有組織充血、滲出、中性粒細胞聚集等;繼而細胞受損、組織破壞加以病菌體等形成胺性物質。因金黃葡萄球菌的毒性含凝固酶,膿栓形成是此菌感染病灶的一個特徵。
外耳道癤時耳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並可放射至同側頭部。多感全身不適,體溫或可微升。當腫脹嚴重堵塞外耳道時,可有耳鳴及聽力減退。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紅腫成熟破潰後,外耳道內積膿流出耳外,此時耳痛減輕。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
彌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現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彌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耳發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