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補液原則
燒傷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傷害,一般來說燒傷比較嚴重,常常會導致皮膚脫水現象非常嚴重,除了在燒傷以後進行緊急的創面處理,進行緊急的消炎以外,要及時的進行補液,在補液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瞭解一些補液的原則。要預防患者出現電解質失衡等情況,我們來看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燒傷補液原則
第一個24小時:(補液總量=2000+體重X燒傷面積x1.5)所以總補液為2000+50x60x1.5=6500ml,晶體:膠體=1:0.5 晶體為50x60x1.0=3000ml,膠體為50x60x0.5=1500ml,水分為2000ml,。 第二個24小時:水分仍為2000ml,晶體膠體均減半。
常用的創面處理方式
包紮包紮適用於淺度燒傷創面。用消毒敷料包紮創面,可以保護創面不受外界環境的污染,避免患者躁動時造成創面擦傷損害,尤其是小兒患者,並具有減輕疼痛、保暖和制動作用。
包紮後可以為創面提供一個濕潤的環境,適宜於創面癒合。深Ⅱ度燒傷包紮應同時應用局部抗菌藥物,否則局部壞死組織在溫暖、潮濕環境中容易滋生細菌,造成感染,特別是銅綠假單胞菌的感染。
包紮後應每日檢查外敷料,以最外層敷料不被滲透為原則,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創面與外界環境隔絕的作用。包紮範圍應超過創面邊緣5cm。
包紮應自遠端開始,肢體末端應外露,以便觀察血運情況。如發現敷料最外層有滲出液或膿液,或患者訴創面持續性跳痛,則應給予創面檢查,更換敷料。
暴露暴露療法通常適用於深度燒傷創面,就是將創面直接暴露在清潔、幹熱的空氣中,創面上不覆蓋任何敷料,使滲出物和壞死的皮膚迅速形成一層幹痂。乾燥的環境不利於細菌滋生繁殖,但也不利於創面癒合,淺度燒傷創面一般不用暴露療法。
開放俗稱“半暴露療法”,是相對於包紮方式的封閉環境而言,不用外敷料包紮,通常紗布作為藥物的載體覆蓋在創面上,適用於不便包紮的部位,如頸、肩、腋窩、會陰、腹股溝等處。 深度燒傷和面積較大的燒傷患者,應轉至燒傷專科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