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下半身沒知覺什麼原因?

如果我們的身體某個部位失去了感覺,就如同癱瘓了一樣,這顯然是比較嚴重的。因為大腦之所以會收到來自身體各個部位的感覺,就是神經在發揮著作用。倘若神經受損,自然身體也就沒有了感覺,畢竟神經是傳遞信號到大腦的通道。那麼問題來了,下半身沒知覺什麼原因?

下肢癱瘓的病因複雜,導致此疾病的情況具體有以下幾種:

1、單癱——常見於大腦中動脈病變如腦出血、腦梗死、腦血管狹窄、腦外傷等影響皮質運動區。

2、偏癱——常見於腦動脈出血或閉塞、腦膿腫、脫髓鞘病以及腦膠質瘤等。

3、交叉性癱瘓——常見於腦幹病變,常見於腦幹血管病變、炎症、腫瘤、外傷等。

4、截癱——常見於脊髓感染、外傷、壓迫、脫髓鞘改變等。

5、周圍神經性癱瘓——常見於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單神經炎、多發性神經炎、感染、中毒。血管病變腫瘤及全身性疾病。

6、腫瘤——脊柱損傷的椎體脫位、骨折片錯位及血腫,膿腫,椎間盤突出,脊髓血管畸形以及某些先天性脊柱病變等均可引起脊髓壓迫。

疾病檢查

1、腦CT——適用于單癱、偏癱、四肢癱、交叉癱病變部位在皮質運動區病變、也可以用MRI、腦電圖等手段檢查。

2、脊髓MRI——適用於截癱等病變部位多在脊髓的疾病,也可以選用腰穿,做腦脊液動力學檢查,椎管造影等項檢查。

3、腦脊液檢查——適用于周圍神經性癱瘓病變部位在脊髓前角、周圍神經病變。也可做肌電圖的檢查。

下肢癱瘓康復治療

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可塑性,在大腦損傷後的恢復過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認為腦血管意外或者外傷導致的神經損傷引發的下肢癱瘓的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後遺症,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於“鍛煉”,急於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於協調。一旦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同,使得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其實,下肢癱瘓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恢復期治療目的就是改善下肢的肢體麻木感覺及運動障礙等症狀,使之達到最佳狀態;並降低原發疾病的高復發率。

目前在日常的家庭護理康復治療中,國內常使用家用型的肢體運動康復儀來對受損的肢體運動恢復。它本身以以神經促通技術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頻脈衝電刺激後按一定順序類比正常運動,除直接鍛煉肌力外,通過模擬運動的被動拮抗作用,協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態,使其恢復動態平衡;同時多次重複的運動可以向大腦回饋促通資訊,使其儘快地最大限度地實現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復自主的運動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時候操作簡便。這種療法可使癱瘓的肢體模擬出正常運動,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最大限度恢復患者下肢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