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腳癢會影響胎兒嗎
孕婦在懷胎的整個過程當中身體都是非常不舒服的。無論是懷孕初期還是中後期,孕婦的身體都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一般來說,噁心嗜睡是孕婦最常見的症狀。但是,很多女性還會有其他方面的問題。不少孕婦在懷孕期間會感覺到腳癢。那麼,孕婦腳癢的話會不會影響到胎兒呢?
孕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ICP)是一種母源性疾病,一般是對產婦沒什麼危害,但是對胎兒的影響比較大,而且這種病在產後一般會自動消失,預後良好。但是在產前發生該病,會大大增加圍產兒的死亡率。該病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加強對胎兒監護,是可以避免不良後果的。所以一般發生孕期瘙癢,最好是到醫院做檢查判斷,檢查會發現產婦的膽紅素、膽汁酸指標偏高,膽汁酸甚至可達正常孕婦的100倍左右。
主要症狀
1.瘙癢:無皮膚損傷的瘙癢是ICP的首發症狀,約80%患者在妊娠30周後出現,有的甚至更早。瘙癢程度不一,經常呈持續性,白天較輕,晚上加劇。瘙癢一般從手掌和腳掌開始,然後漸漸向肢體近端延伸甚至可以發展到面部,這種瘙癢症狀常出現在實驗室檢查異常結果之前平均約3周,也有長達數月的患者,多於分娩後24-48小時緩解,少數在1周或1周以上緩解。
2.黃疸:10%-15%患者出現輕度黃疸,一般不隨孕周的增加而加重。ICP孕婦有無黃疸與胎兒預後關係密切,有黃疸的患者羊水糞染、新生兒窒息及圍產兒死亡率都會顯著增加。
3.皮膚抓痕。四肢皮膚出現因瘙癢所致的條狀抓痕。
4.一般沒有明顯消化道症狀,少數准媽媽會出現上腹不適,輕度脂肪痢。
相關檢查
1.血清膽酸(膽汁酸)測定 是診斷ICP最有價值的方法,也是ICP最主要的特異性證據。膽汁中的膽酸主要是甘膽酸(CG)及牛磺酸,其比值為3:1,測定孕婦血清甘膽酸是早期診斷ICP最敏感方法,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和及時監護、處理,均有參考價值。
2.肝功能測定 大多數ICP患者的門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輕至中度升高,為正常水準的2~10倍,ALT較AST更敏感;部分患者血清膽紅素輕—中度升高。
3.病理檢查 產後胎盤病理檢查可見胎盤及羊膜均呈不同程度黃色和灰色斑塊,絨毛膜板和羊膜有膽鹽沉積,滋養細胞腫脹、數量增多,絨毛基質水腫、間隙狹窄;ICP患者肝組織活檢見肝細胞無明顯炎症或變性表現,僅肝小葉中央區膽紅素輕度淤積,毛細膽管膽汁淤積及膽栓形成。電鏡切片發現毛細膽管擴張合併微絨毛水腫或消失。
病因
1.女性激素 孕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妊娠後體內雌激素代謝失調有關。妊娠後,孕婦體內雌激素水準升高,造成某些孕婦肝細胞內酶的異常,導致膽鹽代謝能力的改變,造成肝內膽汁淤積。當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時,就可出現黃疸。又由於膽鹽存積于皮下,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就產生了瘙癢症狀。
2.遺傳因素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有家族性的特點,常常母女或姐妹都會發病。
3、環境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ICP發病率與季節有關,冬季高於夏季
治療方法
1.本病確診後,可服用消膽胺、苯巴比妥或地塞米松等藥物,中藥茵陳東加減也有較好治療效果,可以降低血中膽酸水準及其對母兒的不良影響。
2.除藥物治療外,還需注意休息,取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血流量,改善胎兒宮內缺氧的狀況。並且應認真進行胎動計數,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小時。
3.按時進行產前檢查,加強胎兒電子監護及腹部B超檢查,以監測胎盤功能和胎兒情況。
4.妊娠35周後應住院監護胎兒安危,一旦發現胎兒存在宮內險情,及時處理,搶救胎兒。
5.妊娠達到37孕周後,應及時予以終止妊娠,以免在延長孕期過程中,發生胎兒宮內猝死的嚴重後果。
6.分娩過程中,應加強胎兒監護,預防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並作好新生兒搶救的準備。對合併有胎兒宮內窘迫或其他高危因素者可酌情採取剖宮產術結束分娩,以確保新生兒的良好預後。
7.維生素K的應用:當伴發明顯的脂肪痢或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時,為預防產後出血,應及時補充維生素K,每日5-10mg,口服或肌內注射。
不良影響
1.對孕婦的影響: ICP患者伴發明顯的脂肪痢時,脂溶性維生素K的吸收減少,致使凝血功能異常,導致產後出血。
對胎兒的影響:
由於膽汁酸毒性作用使圍產兒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升高。可發生胎兒窘迫、早產、羊水胎盤胎糞污染。此外,尚有不能預測的胎兒突然死亡、新生兒顱內出血等。
預防措施
1.有研究表明,通過補充一定量的鈣、維生素C、維生素E、硒,都有利於ICP的預防。一般來說,營養良好的准媽媽發病率明顯會低於營養欠佳的准媽媽。
2.經常按摩雙腳的十二指腸(位於雙足底第蹠骨近端)與右腳的膽管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第4蹠骨與第5蹠骨間)。因為膽汁是通過十二指腸進入腸道,如果這個區域出現功能狀態不佳就會導致肝膽排泄不暢而使膽汁淤積。
3.准媽媽要保持情緒平穩,飲食要清淡,不亂用藥。 孕期很多細節可能微小但不容忽視,希望所有孕媽能夠安全度過孕期,順利誕下健康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