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月寶寶發燒拉肚子
通常來說七個月寶寶發燒拉肚子的情況還是比較危急的,稍不注意的話就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生命安全,所以說就不能夠讓自己的寶寶出現脫水的併發症,一定要在發生脫水之前就控制拉肚子的症狀表現,而且還需要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來改善自己寶寶發燒的症狀,必要的時候再使用退燒藥的。
3)中重度脫水者 需要住院給予靜脈補液。頭24小時補液總量包括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生理維持量三部分。
補充累積損失量:
①液體量:根據脫水的程度,輕度30~50ml/kg;中度50~100m1/kg;重度100~120m1/kg。②液體種類:根據脫水的性質,等滲性補1/3~1/2張,低滲性補2/3張,高滲性補l/3~1/5張。③具體方案:可參見表3。輕度脫水和中度脫水不伴迴圈障礙者如吐瀉嚴重則必須靜脈補液,輸液速度應於8~12小時內補入。
中度脫水伴迴圈障礙和重度脫水者應分兩步驟:擴容階段給予2﹕1等張液,按20ml/kg,於30~60分鐘內快速滴入,適用於任何脫水性質的患兒。補充累積損失量,擴容後根據脫水的性質選用不同的液體,並扣除擴容量後靜脈滴注,7~11小時內補入。
補充繼續損失量:根據腹瀉或嘔吐中丟失水分的量補充,原則是丟多少補多少,一般是每日10~40ml/kg。給1/2~1/3張液體,在12~16小時內補入。
補充生理維持量:液體為每日60~80ml/kg。儘量口服,如不夠,則給予1/5張生理維持液靜脈輸入。在12~16小時內補入。
4)糾正酸中毒 輕、中度酸中毒無須另行糾正。重度酸中毒或酸中毒程度重於脫水程度可按血氣BE值或CO2CP糾正,計算公式:所需5%碳酸氫鈉的mmol數=(BE–3)×0.3×體重(kg)或(22–CO2CP)×0.5×體重(kg)。5%碳酸鈉1ml=0.6mmol。稀釋3.5倍成等張液後靜點;如無條件查血氣或CO2CP,可按5%碳酸氫鈉5ml/kg提高CO2CP5mmol給予。
5)補鉀 每日需要量3~5mmol/kg。應見尿補鉀,靜脈滴注濃度
5)低鈣和低鎂的糾正 一般無須常規補充,但合併營養不良及佝僂病時應給予注意,補液中如出現抽搐可給予10%葡萄酸鈣每次5~10ml加等量葡萄糖靜脈緩注,每日2~3次,如無效應考慮低鎂的可能,可給25%硫酸鎂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日3~4次。症狀緩解後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