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肥胖中醫辯證分型方法是什麼?

生活中隨處可見肥胖的人,但每個人肥胖的原因都有可能不同,首先肥胖和年齡有關係,人到了中年之後,身體就會莫名其妙的發胖,除了年齡因素之外,主要和飲食不潔有關係,比如有的人食量過大,或者平時經常暴飲暴食,尤其喜歡吃一些精細的食物,這些都容易導致肥胖,針對肥胖這個問題,下面詳細介紹中醫辨證分型的方法。

肥胖中醫辯證分型:

肥胖的中醫辯證

肥胖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以氣虛痰濕偏盛為主要病機,導致體內膏脂堆積過多,體重超過標。

歷代醫籍對肥胖病的論述非常多。

對本病的最早記載見於《內經》,如《內經》中有“肥貴人”及“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描述。

在證候方面,《靈樞·逆順肥瘦》記載,“廣肩肉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唇臨臨然,其血黑以濁,其氣澀以遲”。

《靈樞·衛氣失常篇》根據人的皮肉氣血的多少對肥胖進行分類,分為“有肥,有膏,有肉”三種證型,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對肥胖的分型即由此發展而來。此外,《素問·奇病論》中有“食甘美而多肥也”,《素問·宣明五氣論》有“久臥傷氣,久坐傷肉”的記載,說明肥胖的發生與過食肥甘,先天稟賦,勞作運動太少等多種因素有關。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認識到肥胖的病機還與氣虛、痰濕、七情及地理環境等因素有關,如《景嶽全書》認為肥人多氣虛,《丹溪心法》《醫門法律》認為肥人多痰濕。

在治療方面,《丹溪心法·中濕》認為肥胖應從濕熱及氣虛兩方面論治。

《石室秘錄·痰病》認為治痰可徒去其濕,必須以補氣為先,而佐以消痰之品。

此外,前人還認識到肥胖與其它多種病證有關,《內經》認識到肥胖可轉化為消渴,還與僕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等多種疾病有關。

《女科切要》中指出,“肥白婦人,經閉而不通者,必是痰濕與脂膜壅塞之故也。”

現代醫學的單純性(體質性)肥胖病,繼發性肥胖病(如繼發於下丘腦、垂體病、胰島病及甲低等的肥胖病),可參照本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