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寶寶肚子鼓鼓的
寶寶如果肚子鼓鼓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消化不良,平時孩子如果吃得過多導致消化功能變弱,就容易引起這樣的表現,另外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如果狼吞虎咽也容易導致這樣的現象,平時如果出現著涼,也可能會引起這樣的癥狀,當然也要警惕一些腸胃炎等疾病,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一歲多寶寶肚子鼓鼓的
1、脹氣
寶寶比大人更容易脹氣。寶寶進食、吸吮太急促,會使腹中吸入空氣;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空氣也會通過奶嘴的縫隙進入寶寶體內;此外,寶寶過度哭鬧吸入了空氣;進食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內通過腸內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都會促使腹脹。
寶寶肚子脹氣需營養均衡飲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讓寶寶餓得太久后才喂奶,可適度地做腹部按摩促進腸道蠕動和排氣,如果寶寶的肚子異常脹氣需要及時就醫,在寶寶腹部使用驅風油、用溫毛巾敷蓋也有幫助,這些有助于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按摩的方法:1:媽媽將兩只掌心扶住寶寶的膝蓋,將寶寶的腿部彎曲,用寶寶的大腿順時針按壓寶寶的腹部。2:兩側分別往外旋轉,當大腿貼近腹部時按壓一下,來回循環,讓寶寶的腹部呈彎曲狀態,注意手法輕柔,按壓得當的話五圈大概就能聽到寶寶放屁,多做幾組這樣的按摩,直到寶寶的腹部不再發硬。
2、便秘
牛奶喂養的嬰兒更易發生便秘,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過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堅硬。可盡可能選擇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和豐富的營養,不會讓寶寶上火。如果寶寶出現上火癥狀,媽媽就要調節自己的飲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可以直接食用凍干鮮水果脆片。
按摩方法:1、清大腸(從虎口直推向食指尖為清,稱清大腸;反之為補,稱補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稱推大腸)200次;2、捏脊5遍,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時用力拿捏皮膚,雙手交替。
定時排便習慣要養成
定時排便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進食后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后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讓寶寶多喝水,多補充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