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胎兒在母體內的姿勢

胎兒還沒有出生之前,在子宮當中是卷縮在一起的,孩子在母體當中的位置,決定了母親是否可以順產,如果是不方便順產的話可以進行剖腹產,還是在母體當中,大多數都是手和腳盤在一起,身體處于宮刑的階段,還有的是可能會有一點點的變化,但是這些變化不會太明顯,真的可以根據B超來觀察。

胎位不正

類型

●單臀位(單純的只有屁股先出)

嬰兒的身體在臀部折成兩半似的,雙腳舉到頭頂上。生產時,由臀部先出來,這種生產方式是臀產中最安全的,因為只要子宮口開的夠大,足夠讓臀部出來,那么就不必擔心頭部出不來了。

●復臀位(屁股與腳一起先出來)

嬰兒有如呈盤腿坐的狀態,屁股和單腳一起先出來。雖然這也屬于安全的生產方式,但有時只有一腳先出來,就是下面介紹的不全足位。

●不全足位(只有一腳先出)

這種形態與前兩種狀態不同的是,容易提早破水,也因此臍帶有時會從子宮口脫出。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子宮壁與嬰兒之間的臍帶受壓迫,將危及胎兒的生命。而且,這種生產方式即使屁股已先出,但子宮口無法全開,致使嬰兒頭夾在子宮口不易出來,即可能造成難產。

●全足位(兩腳先出)

這種生產方式比起前者,臍帶更容易脫出,加速嬰兒血液循環的惡化,是胎位不正之中最難生產的類型。

原因及影響

胎位不正的主要原因可分為兩類:

1. 母體的因素 如:多胎次產婦、子宮內肌瘤或子宮先天異常(子宮縱隔)及前置胎盤。

2. 胎兒的因素 如:早產、多胞胎、羊水過多癥、巨嬰癥、發育先天異常胎兒(染色體異常、胎兒水腦)。

胎位不正并不會造成懷孕的不良后果,只是孕婦在生產時必須面臨生產方式的選擇;大部分產婦無法自知胎位不正,大多經由檢查才得知。由于正常的胎位是頭位(臀部朝上),媽媽在感覺到明顯的胎動時,子宮的上半段會有胎兒踢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