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期間轉氨酶升高
很多疾病在治療期間也是會不斷的檢查、化驗的,來了解下經過治療體內的病毒有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病的一種,患者需要通過長期的治療才能夠有效的控制住經的病情。有些患者在治療抗病毒期間轉氨酶升高,出現這種情況對于患者來說是好是壞呢?
無論是對于消化科醫生來說,還是對于乙肝病毒感染者來說,或多或少都會了解各種版本的乙肝防治指南,也有人嚴格按照防治指南去確定是否抗病毒治療。但是,我們始終要記住,每個版本的乙肝防治指南都需要活學活用,不能照搬,更不能斷章取義。隨著醫學分科的細化,肝病科逐漸被細分,目前多個肝病專科醫生已投身于臨床,在乙肝治療指導上有著更專業的經驗,不過依然還存在較多的“教條”情況。
轉氨酶指標和hbv-dna指標,無論是乙肝防治指南還是乙肝臨床治療,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同時,乙肝什么時候開始抗病毒治療也需要參考這兩個指標的情況。不過,乙肝抗病毒治療完全參照肝功能情況或病毒情況也容易忽視一些其他問題,導致乙肝過早的抗病毒治療,給后期乙肝治療帶來一定的難度或者障礙。
首先,乙肝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不能僅僅依據病毒量的高低。臨床上見到過很多的乙肝大三陽,由于檢查出來病毒含量達到10的七次方、八次方,甚至超出了檢查上線,對病毒含量非常擔心,想通過抗病毒的方式降低病毒含量。但是,我們通過檢查,既不能發現肝功能異常,又不能確定肝功能損傷,更不能確定免疫進展,還是標標準準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此時的抗病毒治療,一方面不能起到明顯的降低病毒的效果,因為自身免疫無進展,僅僅依靠外力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體內產生病毒變異株,后期如果發病會給治療帶來一定難度。
另外,乙肝是否開始抗病毒治療,也不能僅僅依靠肝功能是否異常。大家知道,新版的乙肝防治指南抗病毒更積極,降低了抗病毒治療門檻,提出只要肝功能異常就可以進行抗病毒治療。不過,我們不能誤解這一觀點的涵義。如果體內乙肝病毒含量很低,病毒幾乎不復制,即使出現了轉氨酶偏高的情況,甚至高出正常值的數倍,我們也不能確定是免疫進展導致。例如脂肪肝、其他病毒性肝炎也可能導致肝功能轉氨酶含量升高。所以,轉氨酶升高也要查明原因,確定是保肝降酶治療,還是抗病毒治療。
最后,有人說病毒含量也高,轉氨酶也出現了異常,那么就要立即開展抗病毒治療了吧?其實也不盡然。除了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轉氨酶升高外,我們還要連續檢測轉氨酶的變化。多數免疫進展不是十分劇烈,轉氨酶含量會持續升高而后平穩,當轉氨酶達到一定數值再開始抗病毒治療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因為免疫發揮的更充分。
我們也都知道,乙肝的抗病毒治療目前主流的是藥物治療,包括干擾素類和NAs,均是達到抑制病毒復制的目的,不能消滅病毒。所以,抗病毒治療的效果不僅僅取決于采用什么藥物,而且還與免疫應答以及免疫的持續應答和發揮有著密切的關系。乙肝抗病毒治療,一定要找專業的醫院,最好找專業的肝病醫生進行,并做好效果跟進,定期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