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身上有腥味怎么辦?

在我們生活當中人們都是很愛吃魚的,不論是海里面來的魚還是淡水魚,在收拾的時候都會散發出一種魚腥味,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魚腥味出現在人們的身體上,就代表著疾病了。很多家長發現自己家的寶寶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魚腥味,味道特別大,那么,孩子身上有腥味怎么辦?

三甲胺(Trimethylamine; TMA)是一種胺類,帶有腐臭魚類的味道,在蛋黃、豆類及咸水魚中尤帶有此類物質;而臭魚癥(Trimethylaminuria;即三甲基胺尿癥)患者,因為先天無法代謝TMA,導致呼吸、尿液、汗液及腺體分泌物散發出TMA的臭魚味道,因而得名。此癥患者在出生后往往即有TMA代謝異常所致的臭味(并非只有魚臭味),而在食用過TMA的前驅物質;如:蛋黃、動物內臟(肝及腎臟)、豆莢、大豆及咸水魚時,味道將更為加劇。運動后或情緒低落時,以及女性患者在青春期、月經期及停經期前后,TMA的味道都可能更為明顯。

病理分析

臭魚癥TMA來自一般食物,在肝臟的氧化作用(N-oxygenation)中,經由FMO3酵素(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3)的催化,而能順利被代謝成無臭的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由于患者第一對染色體長臂23-25位置上(1q23-q25)FMO3基因(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3 gene)的缺損,導致FMO3酵素的活性不足,而無法順利代謝TMA。

除了不悅的氣味外,此癥患者通常智力正常,身體也很健康,但往往因為身上的臭魚味,而妨礙了學習與社交活動上的發展。

治療措施

在日常上,患者可經以下飲食及生活上的注意事項,減少體味的產生:

1.在食物上,宜避免會產生TMA前驅物質的食物;在膽堿類(choline)食物中,宜避免食用蛋(由其是蛋黃)、動物內臟(肝及腎臟)、豆莢、豆類(如黃豆)、堅果(如花生)、甘藍類蔬菜(花椰菜、包心菜、甘藍菜)、菠菜、萵苣、啤酒酵母、全谷類及咸水魚等食物,而淡水魚的TMA含量較低通常較不限制。此外應避免食用卵磷脂(lecithin)及魚油等類的營養補充食品。

2.可服用核黃素(riboflavin)以增加剩馀的FMO3酵素活性,并可食用活性碳及葉綠素制劑,減少腸道中TMA的積蓄。

3.此外可視情況使用抗生素以抑制腸道內的細菌,必要時(如有重要的社交事件時)可使用瀉藥,減少腸道中的TMA。

4.可使用弱酸性(pH5.5~6.5)的肥皂及乳液,以減少皮膚上的不悅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