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月體重標準
寶寶在出生之后就會進入到一個身體快速發育時期,在這個時間段就一定要多注意他們的身體變化,家長們會很明顯的感覺到他們的體重和身高都在慢慢的增長,那么就更要細心地呵護他們,避免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任何的不適應,而且還要注意他們的體重是否達到標準,若是沒有就要多補充些營養。
①體重可以達到出生時的3倍,約為9000~10000克。
②身長在出生時約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長3~3.5厘米,到4個月時增長10~12厘米,1歲時可達出生時的1.5倍左右。
③頭圍在出生時約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歲時平均為46厘米。以后增長速度減緩,到成年人時約為56~58厘米。
④胸圍在出生時比頭圍要小1~2厘米,到嬰兒4個月末時,胸圍與頭圍基本相同。
⑤嬰兒出生后一段時間內仍處于大腦的迅速發育期,腦神經細胞數目還在繼續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素(特別是優質蛋白)的支持,所以對熱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需求特別旺盛。
眼睛
視覺:6個月之前是嬰兒視覺的黑白期。6個月至1歲時嬰兒的色彩期,這時候嬰兒開始辨別顏色。
口腔
嬰兒足月出生時已具有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頰部有堅厚的脂肪墊,有助于吸吮活動,早產兒則較差。吸吮動作是復雜的天性反射,嚴重疾病可影響這一反射,使吸吮變得弱而無力。
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黏膜薄嫩,血管豐富,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損傷和細菌感染;3個月時唾液分泌開始增加;5個月時明顯增多。3個月以下小兒唾液中淀粉酶含量較少,不宜喂淀粉類食物。嬰兒口底淺,不會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發生生理性流涎。
食管
食管是兩個主要功能:一是推進食物和液體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間胃內容物反流。新生兒和嬰兒的食管呈漏斗狀,黏膜纖弱,腺體缺乏,彈力組織及肌層尚不發達,食管下段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發生胃食管反應,絕大多數在8~10個月時癥狀消失。嬰兒吸奶時常吞咽過多空氣,易發生溢奶。
胃
新生兒胃容量約為30~60毫升,后隨年齡而增大,1~3個月時90~150毫升,1歲時250~300毫升,由于新生兒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兒喂食應當少量多次,喂食的次數應較年長兒多。嬰兒胃呈水平位,當開始行走時其位置變為垂直。
胃平滑肌發育尚未完善,在充滿液體食物后易使胃擴張。由于賁門肌張力低,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且自主神經調節差,故易引起幽門痙攣出現嘔吐。胃黏膜有豐富的血管,但腺體和杯狀細胞較少,鹽酸和各種酶的分泌均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