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怎樣才能出汗
雖然發燒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疾病,但如果孩子發燒,作為家長,也應該及時注意。除了身體不適外,如果孩子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很可能長時間的高溫會損害身體機能。很多人都相信,發燒需要多出汗的這個說法。那么,寶寶發燒怎樣才能出汗呢?有必要進行出汗來輔助治療嗎?
寶寶發燒能讓他運動出汗嗎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主要通過對流、傳導和蒸發三種機制散熱。故空氣的流通,有利于散熱降溫。多飲水。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飲水后出汗,水分的蒸發,可幫助退熱。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
讓寶寶穿著棉質寬松的內衣,出汗后要隨時更換。發燒時要讓身體散熱,不能用厚重的棉被或者大衣將寶寶包裹起來,這樣不但沒辦法有效排汗,反而可能使體溫變得更高。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讓寶寶充分散熱,而手腳部位要適當保暖。
對于6個月以下的寶寶,通常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先做處理,不要輕易使用各種退熱藥,以防產生副反應。常采用溫水拭浴、貼退熱貼、洗溫水澡等方法,有利于散熱。
物理降溫療效不佳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當劑型的退熱藥。一般肛溫超過39.0℃開始服用,其間隔使用的時間至少要在6小時以上,一天不能超過4次,短時間內切勿頻繁使用,否則有可能造成藥效過重和退燒過度。體溫下降,即可停藥。有驚厥史的發燒寶寶要及時用退燒藥,同時盡快去醫院就診。
造成寶寶發燒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后、某些特殊藥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若體溫呈現不穩定狀態,則應考慮疾病的可能性。
1、小于3個月的嬰兒發燒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癥。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大于3個月的嬰幼兒發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無法從外表看到異常現象。
通過上面內容的了解,我們知道了寶寶發燒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避免讓寶寶著涼感冒了,長時間的發燒可以會影響寶寶的今后生長發育,所以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不要讓簡單的發燒演變成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