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熱的治療
胃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胃熱的人會出現口苦、口渴的現象,還會引起身體其它不適。主要是由于吃了太多刺激性、太油膩的食物引起的。要想改善胃熱帶來的痛苦,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那么胃熱具體該怎么治療呢?
中醫8個偏方能治療胃熱
1、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噦)。用茅根、蘆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溫水送下。噦止即停服。
胃熱如何治療 中醫治療胃熱的方法 胃熱吃什么偏方好
2、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蜜調服,此方名“清膈散”。
3、治胃熱消渴。用陳粟米煮飯吃。
4、胃脘火痛。用大梔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飲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復發,還要加服玄明粉一錢,才能止痛。
5、胃熱牙痛。用升麻煎湯,熱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黃亦可。
6、腸胃伏熱。用酸漿果實五兩、莧實三兩,馬藺子(炒)、大鹽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共同芩、栝樓根、閭茹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湯送下。
7、(菰根)大寒,治消渴、腸胃痼熱。外敷治蛇傷,瘡毒。
胃熱如何治療 中醫治療胃熱的方法 胃熱吃什么偏方好
8、口舌糜爛(膀胱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胃寒胃熱如何區別
胃寒的癥狀
胃寒多由外來寒邪直接侵犯胃腑,或過食生冷,寒邪停聚胃腑而發病。胃寒又分胃寒實證和胃寒虛證。
1、胃寒實證:大多突然起病,腹部受寒或過量進食生果、冷飲導致,表現出胃部突然冷痛,疼痛劇烈,口淡不渴,甚至有頭痛,骨節肌肉酸痛,舌質淡,苔白厚。病情輕的,用熱水袋外敷,或喝熱水、生姜水,或服用加味藿香正氣丸即可。若病情較重,則需要用干姜、高良姜、胡椒、花椒、桂枝等以溫陽散寒。
2、胃寒虛證:則常常病情較長,口泛清水或酸水,四肢不溫,口淡不渴,小便清,大便爛,腹部稍受涼或飲食稍不注意就會發病,舌淡,苔白。表現為胃痛,輕則綿綿不已,重則劇痛,遇寒加劇,如果用熱水敷,則“得溫痛減”。胃虛寒證應在用健脾胃藥物的基礎上加一些溫陽的藥,如干姜、花椒、胡椒、桂枝等。
胃熱的癥狀
胃熱又分胃實熱證或虛熱證,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膩的食物而成,或因心情抑郁,郁而化火等導致胃熱。
1、胃實熱證:大多表現為胃部疼痛或有灼熱感,伴有口臭或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大便干結,心煩失眠,舌紅苔黃,脈滑數。這種情況可以用金銀花、石膏、蘆根、虎杖、丹皮、梔子、大黃等瀉火清熱解毒的藥物,也可配合牛黃解毒片、三黃片等中成藥應急治療。煲湯時可加用崩大碗、蛇舌草、蒲公英、火炭母等輔助治療。
2、胃虛火證:表現為胃部不適,口干口苦,口腔潰瘍,勞累后或熬夜后加重,口臭,大便干,口干不想喝水,舌淡胖大稍嫩紅,脈細數等。虛火時,要養陰清熱或益氣清熱,用生地、石膏、麥冬、太子參、沙參等藥物,煲湯時可用生地、麥冬、沙參、五爪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