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小寶寶多大會說話呢?

小寶寶從出生之后,孩子的一舉一動對于家長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由于每個人孩子的身體情況是不同的,因此孩子的生長發育標準也是有差異的,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開始慢慢學會說話,不過孩子多大說話是家長最為關心的事情,小寶寶多大會說話呢?

小寶寶多大會說話?

如果從一開始模仿別人的發音來說,寶寶通常可以從6個月開始有各種的發音。而之前的時間屬于聽力階段,不要認為這段時間和寶寶說話不重要,如果寶寶沒有語言環境,就會失去模仿的對象。所以在寶寶6個月以前,家長也要注意多多的與寶寶進行溝通。

寶寶在一歲到一歲半的時候就會說話,可以用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來表達需求。此時,寶寶的語言認知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大多也都是模仿,這種模仿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寶寶發音器官的功能不斷完善,是準確發音的基礎。

到寶寶兩歲的時候,發音的準確性也會有明顯的提高。開始知道每件事都有一個名字,喜歡問東西的名字,學習單詞會增加很多。這個時候家長會覺得寶寶想要知道的問題十分多。不要覺得寶寶的問題多,這是寶寶用心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耐心的給予解答。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我們做個簡單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理性的,一類是病理性的(也就是語言發育遲緩)。

生理性說話晚:

這類寶寶說話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兒童的發育是一系列的動態過程,與自身年齡、身體系統以及周圍環境都密切相關,所以會存在個體差異。有些孩子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語言積累的過程比較長,所以說話就相對少,如果你覺得寶寶說話晚,不妨看看下面這些場景符不符合你家的情況:

1. 性格差異

有的孩子先天心理包袱輕,勇于嘗試,并不擔心做的不好或說的不好,萬事做了再說;而有的小朋友則更傾向“等我準備好了再開始”,希望一擊即中。兩種性格各有利弊,不過后者的語言積累期會更長,語言發育多半會慢于前者。

2. 家庭包辦過多,家人太勤快

隔代撫養包辦一切的無微不至,長輩們過于及時地領會了孩子的意圖,實際上剝奪了孩子的話語權。孩子在還沒發出需求信號時,就已經被滿足了,學說話的動機自然會受到抑制,從而失去了很多主動表達的機會。

3. 家庭鼓勵的少

父母對寶寶發音的準確性要求過高,急于糾正錯誤發音,或者不經意地嘲笑孩子的發音等,也會在無形中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抑制孩子的表達欲望,久而久之孩子便不敢再開口。因此,讓孩子說話要多以鼓勵為主。

病理性說話晚: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包括中樞系統、神經肌肉系統、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心理社會環境及其他因素)導致的兒童在語言方面出現的較同齡兒童落后或異常的現象。

通常,依據“發育里程碑”(發育里程碑為每個年齡層75%~90%兒童具備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在語言方面較一般兒童落后20%,便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臨床上對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診斷,需要兒科醫生和語言病理醫師協同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