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脾胃虛弱不適合焦三仙

看起來很瘦的孩子往往存在脾胃虛弱的癥狀,尤其不喜歡吃飯,這就需要家長為其進行健脾。有人認為脾胃虛弱不適合焦三仙的服用,其實是一種誤解,焦三仙是要有選擇性的,對于經常脹肚子以及大便不規律的的脾虛患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焦三仙其實就是由麥芽、山楂、神曲制作而成的,只是名稱感覺神秘。

脾胃是干?

“脾”是臟,“胃”屬腑,兩者是一個“互為表里”的關系,脾為里,胃為表。胃負責受納和腐熟水谷,通俗點說就是吃進去的食物,都得先過“胃”這一關;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通俗點說,就是食物里的營養物質,需要脾的“化”和“運”。化是變化,運是運輸,將通過胃腐熟的食物,脾“化”出來的“精微”,運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這就是脾胃的作用。

了解了這個,我們就很容易知道,脾胃虛弱的是什么了。

一是胃受納、腐熟水谷減弱了。吃得少、能吃進去的減少了;二是脾的“化”不足了,吃進去再多好東西,脾卻不能將它們轉化成身體可以利用的狀態;三是“運”不足了,雖然能吃,也能轉化,但是轉化出來的可以用的精微物質、不能被運送到其它部位。所有的脾胃虛弱,都離不開這三個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是脾胃虛弱了。

了解了脾胃虛弱是什么,那么,我們健脾就比較好做了。無非就是:讓胃能受納、腐熟足夠的食物,讓脾能充分轉化進食的食物,并能及時、充分合理地轉送,這就是我們健脾、調理脾胃虛弱所要做的。

現在“流行”的健脾方法很多,多得讓普通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比如常見的紅豆薏米,山藥芡實這類食物,確實也都是健脾的食材。但當它們作為一種調理脾胃、健脾的“藥材”時,如何更好地“吃”它們,估計很多朋友也是一知半解,無非就是熬粥煲湯兩類方法。

一般來說,如果以感覺體倦乏力為主的脾胃虛弱,大多和脾的“運化不足”有關,可以試試山藥芡實這類食物,煲粥也可,熬湯也行;如果以“吃得少、不想吃”為主的脾胃虛弱,再有點肚子脹、大便改變,多數和胃的“受納腐熟”有關,紅豆薏米就更合適一些。

其實,健脾這方面的方法還真不少,比如現在說得比較少的“焦三仙”,其實是一種不錯的健脾食物。以前物質水平較低的時候,農村老人大多用“焦三仙”來健脾。名字很高大上,其實就是三種普通的東西:麥芽、山楂、神曲。神曲可能大家不大熟悉,其實就是赤小豆等幾種東西發酵而來。

之所以叫做“焦三仙”,一個“焦”字就看出來了,這三種東西都要“炒”,也就是把麥芽、山楂、神曲三種東西在鍋里炒成黃焦色,然后再一起熬水喝。味道還不錯,有點焦香味,還微微有點帶酸。對飲食減少,肚子脹、大便不規律這類的脾胃虛弱,是比較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