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結腸癌的4個早期癥狀,很多人錯過!盡早發現,癌癥并不可怕

結腸癌是我們中國人最易罹患的癌癥第五位。

早期結腸癌并不可怕, 能夠通過手術根除。 只可惜大多數人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 治療難度大。

因此, 及早發現、預防結腸癌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諸多檢查中, 結腸鏡檢查是集“查打”一體的措施。 它能發現結腸癌的早期:腸息肉, 且可以順帶將息肉刮掉。

下面, “問上醫”就詳細為您介紹關于結腸癌及結腸鏡的相關知識。

結腸在哪兒?

我們的消化系統是由一段段的管道組成。 從上往下依次是嘴巴、食管、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和直腸肛門。

結腸屬于大腸的一部分, 它上接小腸, 下接直腸。 從右往左依次分為五個部分: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

在這中間任何一個部分發生的癌癥, 都叫結腸癌。

也有的將直腸與結腸歸在一起, 統稱為結直腸癌。

結腸癌該如何盡早發現?

如上文所述, 一旦結腸癌到達晚期,

預后較差, 想要盡早發現它, 我們得做好這2方面的事情。

(1)有警示癥狀, 不要大意

有結腸癌, 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排便習慣改變。 腹瀉、便秘、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大便變細等。

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 由于糞便的摩擦, 腸腔內腫瘤的表面如果窺破, 發生出血, 就容易帶出淺、淡紅色樣的帶血大便。 由于早期腫瘤比較小, 血便的發生率比較低, 或者只是間斷性的發生。

腹脹、消化不良。 結腸里的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導致腸梗阻, 出現腹脹、腹部不適、間斷性的腹痛。

貧血、低熱、乏力、水腫、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全身癥狀。 這些全身癥狀是很多癌癥, 甚至非癌癥的疾病都會出現的表現, 沒什么特異性, 最容易被忽略。

若出現上述癥狀,

尤其是今日突然出現, 持續時間長的, 要盡早去醫院進行排查。

(2)50歲以后, 定期做結腸鏡檢查

以癥狀判斷早期結腸癌準確性不高。 這些癥狀的特異性不強, 且等有些癥狀明顯時可能病也比較晚了。

要想提前發現結腸癌, 最靠譜的方法就是進行結腸癌篩查。

50歲以后是結腸癌高發期。 建議每年1次的大便潛血試驗、每10年1次的結腸鏡檢查。

有腺瘤性息肉病史、有持續性炎癥腸病、一級親屬患有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更是應該早點開始、更加頻繁地進行篩查。

結腸鏡是怎么做的?發現息肉該咋辦?

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儀器, 直徑大約1厘米, 通過肛門進入直腸, 直到大腸。

醫生通過屏幕觀察結腸內部情況, 排查病變。

檢查時若發現了結腸息肉, 一般不是直接切除, 而是先做活檢。 根據活檢結果決定下一步治療。

如果是良性的, 可以內鏡下切除。 如果是惡性的, 還需要行根治性手術(不僅切除腸段, 還有清掃區域淋巴結)。

擔心做腸鏡很痛, 選擇無痛腸鏡可以嗎?

無痛腸鏡比普通腸鏡多了麻醉這一步, 在開始進行腸鏡檢查操作前會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 它可以:

(1)減輕患者的疼痛, 以及腸鏡帶來的其他不適;

(2)減輕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 從而減少心血管意外的發生;

但是無痛腸鏡相對于普通腸鏡還應該注意麻醉的風險,

且費用相對更高, 患者可結合自身情況謹慎選擇。